城市交通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主  编 王静霞

副 主 编 赵 杰 马 林
     殷广涛 赵一新

执行主编 张  宇

编辑策划 王海英

责任编辑 耿 雪 张斯阳

特约编辑 王鹏飞

国际编辑 王鹏飞 吴江月 许劼

美术编辑 乔 伟

英文审校 孙小端 王超 李欣

编辑出版发行
   《城市交通》编辑部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532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141/U

邮发代号 80-175

国外发行代号 BM1828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纸质版定价 45.00元

电子版定价 50.00元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本刊特稿

  •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市智慧交通发展创新与实践

    孙超;邵源;韩广广;

    智慧交通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交通体系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市在智慧交通领域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径。首先,系统梳理深圳市从大建设期、建管并重期到高质量发展期的发展成效,总结顶层引领、需求导向和示范推动的深圳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然后,分析新基建、交通强国战略叠加背景下科技革命如何催生基础设施、交通方式、治理模式、运输组织和出行服务等领域深刻变革。最后,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使命和新定位,提出“新基建、新方式、新治理、新运营、新体验”五位一体的智慧交通先行示范新方向,并明确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支撑深圳市持续引领智慧交通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2023年04期 v.21;No.11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与城市更新专题

  • 城市机动车停车发展的思考

    孔令斌;

    <正>机动车停车位供需失衡的问题一直在中国城市交通主要问题的列表中。经过20多年的快速建设,城市已经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发展为主的阶段,而停车问题始终未能脱离城市交通问题的榜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1] 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停车的定位,指出了城市停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停车改善与发展策略。《意见》认为“城市停车设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停车设施规模持续扩大,停车秩序不断改善,产业化发展逐步深入,“但仍存在供给能力短缺、治理水平不高、市场化进程滞后等问题”;通过强化资金、用地等政策保障,科学编制规划,促进停车设施的建设,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合理满足出行停车需求。

    2023年04期 v.21;No.115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老城区停车困境及治理策略

    杜刚诚;杨锐烁;张海霞;

    老城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需求集聚,是城市停车问题最典型的区域。以广州市老城区为例,探讨如何改善老城区停车环境。首先分析广州市老城区的停车特征,主要表现为居民拥车不用车、停车供给以配建停车位为主、乱停车影响社区出行品质、重点区域停车矛盾突出等特征。进一步剖析停车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公共空间管理不善、停车价格倒挂、跨部门协调难度大、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等。在分析判断老城区停车需求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先合理借用临时资源、再高效利用存量资源、最后精准配置增量资源的停车治理路径。最后,从体制机制、相关政策、信息管理、分类施策等方面提出停车治理策略,具体包括创新社区停车自治机制,成立城市层面的领导小组;推进城市共享停车、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公共停车场的政策;提升信息智慧化水平,优化停车资源配置;对医院、中小学、景区、商圈等重点区域开展分类治理等。

    2023年04期 v.21;No.115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城市老商业区沿街商铺装卸车位规划

    诸立超;耿一飞;

    城市老商业区货物配送需求较高,但因缺少配建装卸停车位而难以满足沿街商铺配送需求,由此导致违法停车且严重影响城市交通运行。欧美部分城市颁布了装卸车位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也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通过借鉴这些实践经验,构建服务水平效率极值法和可接受范围重叠法进行装卸车位类型、数量和选址的规划,重点提出停车位平均占用率和非饱和时间时段比例指标。进而将规划方法应用于上海市黄浦区五金市场区域沿街商铺装卸车位规划,明确按6.0 m×2.2 m尺寸规划装卸车位,提出在研究路段南侧规划2个港湾式装卸车位;结合货物重量、货物装卸途中障碍物和附加值/危险性等情况修正各商铺配送最大可接受距离,据此确定了装卸车位的选址。

    2023年04期 v.21;No.115 17-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深圳市存量用地与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

    戴子文;孙永海;覃晴;

    深圳市土地资源稀缺,可开发新增用地所剩无几,迫切需要创新传统的TOD发展模式。阐述存量用地与城市轨道交通TOD发展面临的政策与机制、土地资源、既有法定图则规划和土地权属方诉求不一等问题,明确深圳市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和二级综合开发联动,通过平衡各方利益保障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从政策与机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枢纽周边区域整体统筹、引导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存量开发项目有机衔接等方面提出存量用地与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策略。以白坭坑片区、梅林关枢纽、地铁17号线南湾站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存量用地与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强调在整个存量用地再造过程中,地铁公司需主动作为并持续性推进相关工作,政府部门需形成存量用地TOD综合开发共识并给予相关支持,才能协调和平衡好存量用地利益,实现多方共赢。

    2023年04期 v.21;No.115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苏州历史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协同发展策略——基于“节点—场所”模型实证

    周珂慧;席广亮;张振龙;

    科学客观地认知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历史文化名城平衡站点开发与历史保护,实现历史城区存量更新的重要前提。选取苏州历史城区内已建、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线、18个站域空间,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度空间耦合关系。提出4类不同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策略:依赖型应激发活力,实现导向化更新;压力型应避免过度开发,完善精细化设计;平衡型应研判定位,提升交通与功能的互适性;失衡型分为两类,针对节点失衡型建议提升业态丰富度以挖掘文化潜力,针对场站失衡型加强交通接驳一体化与互联互通水平。建议历史城区开发模式从公共交通导向开发走向公共交通引领城市更新提质,严禁大拆大建或一味提升开发容量;分层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保护等专项要求,从站域连通、非机动交通组织、指标补偿等方面制定保障政策,推动历史城区可持续协同。

    2023年04期 v.21;No.115 32-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0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地铁站周边交通与公共空间改造策略研究——以北京市地铁梨园站为例

    陆苹;王悦;

    地铁站及周边区域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本地居民交往、活动的公共空间。随着城市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城市建成区既有地铁站的品质提升愈发重要。借鉴哥本哈根、莫斯科等国际城市通过改善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公共空间提升区域活力的成功案例,总结地铁站改造可借鉴的理念和思路,以及建成区地铁站周边环境品质提升类项目的适用性和限制因素。以北京市地铁梨园站交通接驳与公共空间环境综合改善项目为例,运用PSPL与“路见”公众参与等调研方法,分析其现状空间环境问题及成因。提出综合改善地铁周边交通与空间环境的若干策略和方法,包括广泛开展公众参与、设立地铁站前广场、增加步行空间、精细设计非机动车停放区、引导规范停车秩序等。

    2023年04期 v.21;No.115 42-5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道路立交改造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研究——以深圳罗湖雅园枢纽为例

    崔晓天;

    伴随城市更新及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老城区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系统(以下简称“立交”)面临改造为轨道交通枢纽的新契机。在总结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一般性规划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道路立交改造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主要规划内容。以深圳罗湖雅园枢纽为例,阐述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详细规划的技术方法和主要内容。案例采用交通大数据精准分析城市道路立交交通特征,利用交通模型预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未来交通需求,进而提出合理的道路立交改造方案,以及枢纽布局、用地规划及枢纽核心区城市设计等一体化的枢纽规划方案。

    2023年04期 v.21;No.115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交通协同下的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时序控制体系

    黄健新;谭旭平;赵国锋;

    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时序控制是稳步、有序、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与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发展是制定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计划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分析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时序的交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交通协同下的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时序控制体系。控制体系由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组成,以交通枢纽引领更新、城市轨道交通带动更新、更新保障城市交通用地、城市轨道交通可承载、道路交通可承载5个方面进行控制,包含11项指标。明确了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应用实践,提出广州市城市交通协同下近期阶段和中远期阶段的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计划,将综合得分为0.35分及以上的城市更新项目列为近期阶段推进项目。这些项目一部分位于铁路枢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等周边,另一部分是“十四五”时期建设道路经过的项目,有利于为城市更新提供良好的交通支撑。

    2023年04期 v.21;No.115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规划设计

  • 共享服务理念下深圳市交通模型系统架构及应用设计

    周军;马亮;杨超;陈明威;

    利用交通模型为多用户与多场景提供共享服务是大数据背景下交通模型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以深圳市交通仿真系统三期工程为例,提出以交通模型体系为核心、以多源交通大数据为底座、以模型参数与规划决策指标自动标定为支撑、以模型共享服务为导向全流程集成的信息化仿真系统架构,以实现复杂交通数据环境下模型高效共享服务的目标。以交通土地在线协同系统为例阐述模型共享服务的技术方法,面向法定图则修编、城市更新规划两类存量用地规划需求,构建中观尺度多种交通方式评估模型;从简化模型操作、保障数据安全的视角,交通模型系统采用基于B/S的云服务架构,包含用户端的项目评估申请、评估管理、评估结果和项目审核,以及服务端的数据与地图服务接口、模型与方案数据中间件转换、平台数据存储管理、交通模型仿真调用等功能。实践表明,共享服务理念下的深圳市交通模型系统扩大了模型应用范围,能较好地支撑规划多场景、多用户定量评估需求。

    2023年04期 v.21;No.115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方法

  • 城市道路交通移动源碳排放核算方法

    丘建栋;徐祥;屈新明;暨育雄;

    道路交通碳排放研究存在核算技术方法不成熟、排放因子本地化路径不明确等问题,影响道路交通移动源碳排放核算精度。对此,基于现有研究界定城市道路交通移动源碳排放的核算概念、核算边界及核算对象,归纳介绍因素分解法、排放系数法、全生命周期评价法三种道路交通移动源碳排放核算方法的核算原理及计算模型。针对排放因子标定研究的不足,以深圳市实践为例,阐述本地化排放因子标定校验的技术方法。通过采集深圳市本地化车辆运行工况,与欧洲HBEFA库的典型工况进行匹配识别;同时基于OPCAS车载移动平台校核排放因子的标定精度。最终确定不同车型、道路条件、排放标准情况下的4 500个排放因子,建成深圳市本地化排放因子库。

    2023年04期 v.21;No.115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频繁序列模式挖掘的卡口短时交通量预测

    刘冉;李岩;毛海虓;钱剑培;王继峰;马悦;

    基于数据的城市交通管理和控制方法是广大学者和交通管理部门的关注重点。以频繁序列模式挖掘算法为基础,对卡口车辆轨迹序列进行时空特征分析。选用7种典型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并分析了卡口空间区位、交通量以及连接道路等级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集成学习算法特别是RF的预测性能最好,误差较小且训练速度快;SVR和神经网络算法(MLP、LSTM)在预测误差表现上相近,但是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模型耗时较长。此外,不同模型的预测误差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相似性,在卡口密布的区域预测精度更高,在外围边缘区域误差较大;卡口交通量越大、连接的道路等级越高,预测精度越高。随着城市交通电子卡口设备在路网中的完善,该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可以进一步提高。

    2023年04期 v.21;No.115 8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信号控制交叉口人均延误的影响因素研究

    汤若天;邱红桐;卢健;封春房;郝明阳;

    在利用人均延误进行信号控制交叉口优化时,研究者为了简化模型通常使用不同车型的车辆平均载客量和车均延误来估计人均延误。为揭示这一简化方法忽视的人均延误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传统Webster模型进行改进,从理论上证明了人均延误受到不同车辆载客量和车辆到达顺序的显著影响。进而提出一种融合改进的Webster模型和高斯混合模型的人均延误估计方法。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在不同交通量、车辆到达顺序、车辆类型比例和车辆载客量分布组合的场景下测试所提出的估计方法。结果表明,信号控制交叉口人均延误受不同载客量车辆的到达顺序、车辆类型比例的影响,证明了所提出的估计方法通过反映这些影响因素能够对处于非饱和交通流条件下的人均延误及其极值进行更加准确的估计。

    2023年04期 v.21;No.115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思辨争鸣

  • “双碳”目标下的城市交通有机更新——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32次研讨会

    陈学武;田锋;孙明正;崔扬;罗斌;张鑫;唐翀;褚冬竹;周涛;董志国;林涛;骆晓;金伟;汪光焘;

    为使“双碳”战略能够有效引导城市交通发展,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于2023年5月26日在重庆市举办了2023年第2次(总第32次)常规研讨会。本次论坛由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承办,主题为“‘双碳’目标下的城市交通有机更新”。会议围绕中国“3060”“双碳”目标,聚焦城市交通有机更新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入探讨了新时期城市交通更新的理论方法、技术体系和实践经验。从不同视角探讨城市交通发展如何落实“双碳”战略,主要涉及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管理和交通结构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和城市交通有机更新等方面。

    2023年04期 v.21;No.115 10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出租汽车电气化综合效益比较分析等研究动态

    陆圣斓;

    选取来自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以概述形式对城市交通理论方法、实证分析等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介绍,旨在增强城市交通业界和学界对国际学术动向和研究热点的关注,促进学术交流。本期共选取3篇论文加以介绍,包含北京市出租汽车电气化综合效益比较分析、中国电动汽车碳排放省际转移研究、基于CGE分析需求侧政策对中国私人交通电气化和低碳化的影响等内容。

    2023年04期 v.21;No.115 123-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交通天下:中国交通简史》解读

    张宇;

    <正>天地交而万物通。什么是交通?古语中交通多取交合通达之意。而在专业层面,交通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是出行,是公共服务,通过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和运营服务使两地互相连通。人们出门每天都离不开交通,交通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更发挥了推动人类社会避草昧而致文明的重要作用。交通发展的历史既是科学技术进化的反映,也是交通与政治、军事、经济、工业、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之间互动的写照。《交通天下:中国交通简史》正是这样一本对人类社会交通发展进行系统记录、研究和诠释的著作,从夏商周时期的道路到如今的高速铁路,不乏对政治制度、军事防御、商业贸易、城市建设、文化交流、文明演进等的深刻反思。面对新时期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交通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知古鉴今尤为可贵。本书由清华大学陆化普教授领衔编著,创作团队汇集了多个研究领域的专家。

    2023年04期 v.21;No.115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信息集锦

  • 交通资讯

    <正>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36236.55 km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7个城市投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0 566.55 km。2023年上半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36.55 km;新增运营线路8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8段;新增红河州和滁州市两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城市,其中,红河州为有轨电车运营城市,滁州市为市域快轨运营城市。2023年下半年预计还将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600 km左右,全年新投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预计将超过800 km。

    2023年04期 v.21;No.115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彩页索引

  • 《城市交通》“交通规划模型新按术”专题征稿启事

    <正>交通规划模型是科学决策的核心要素,为支持交通规划建设、政策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20世纪50年代交通规划模型技术初步建立,并在美国底特律和芝加哥交通研究中得到应用,开创了量化分析在交通规划决策支持中的新局面。经过70多年的发展,交通规划模型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面向出行需求建模,四阶段模型(Four-Step Model,FSM)、出行链模型(Tour-Based Model,TBM)、活动模型(Activity-Based Model,ABM)和智能体模型(Agent-Based Model,AgBM)等建模理论和方法陆续提出。面向运营管理,以动态交通分配技术为核心的中观交通仿真模型和基于驾驶行为的微观仿真模型也在各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3年04期 v.21;No.115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交通》杂志征稿启事

    <正>《城市交通》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提高学术论文的传播效率和利用价值、推进期刊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本刊进行新型出版模式探索。除出版印刷版传统学术论文外,还增加了增强论文和数据论文等数字化新型出版形式。自2019年起,新增规划设计、交通治理、出行服务、理论方法等栏目。传统论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具有科学性、首创性和逻辑性。文稿以5 000~7 000字为宜,图、表需标注中英文名称;正文前应列有中英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中文摘要约300字;如论文属于基金项目,需注明基金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以及项目编号;参考文献需在文后按顺序编码制列出,并在文中引文处用“[]”标明。

    2023年04期 v.21;No.115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