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主  编 王静霞

副 主 编 赵 杰 马 林
     殷广涛 赵一新

执行主编 张  宇

编辑策划 王海英

责任编辑 耿 雪 张斯阳

特约编辑 王鹏飞

国际编辑 王鹏飞 吴江月 许劼

美术编辑 乔 伟

英文审校 孙小端 王超 李欣

编辑出版发行
   《城市交通》编辑部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532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141/U

邮发代号 80-175

国外发行代号 BM1828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纸质版定价 45.00元

电子版定价 50.00元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本刊特稿

  • 为何而建 为谁而建——街道设计中的误区及应对措施

    顾天奇;梁天明;

    街道设计侧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优先、场所塑造、激发活力和全要素设计,在街道更新和改造的各个阶段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包括:改造对象选择狭隘,重主干路、轻支小道,重通用性、轻专用性;重设施、轻用户,需求调查不充分;重社会价值、缺商业评估,经济可行性分析缺失;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后延伸拓展不足。建议在策划阶段,构建权威分类体系衔接工程建设,加强街道设计的场景和人群细分;在调查阶段,完善面向受众的需求调查和反馈机制;在方案评估阶段,加强街道设计的经济分析和评估,将空间优化与商业开发策划紧密结合。最后指出,街道设计导则编制之后,应从纵向延伸、横向扩展两个维度继续推进,纵向向标准和规范延伸,横向向职能部门的专项技术导则扩展。

    2021年03期 v.19;No.102 1-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学科交叉与融合专题

  • 三元空间中的城市交通系统与学科融合

    杨东援;

    <正>城市交通是一个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创新的领域,新技术革命、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等对城市交通产生重大影响,局限于传统物理体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很难适应新的问题和新的对策模式所产生的挑战。城市交通是在三元空间中的复杂适应系统,具有物理-信息-社会三元空间维度上的特征属性和内在规律,且相互之间发生复杂的关联及作用。"学科交叉与融合"专题中的三篇文章是在三元空间不同领域中展开的系统研究,对于促进城市交通领域对问题的整体认识,以及通过综合对策应对挑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21年03期 v.19;No.102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孙超;邵源;韩广广;徐丹;

    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加速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将产生新的基础设施、新的交通方式、新的治理模式、新的运营组织和新的出行体验,推动未来交通模式深刻变革。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从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出行服务、物流货运、能源产业、新兴科技等方面梳理分析当前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趋势。通过调研国际顶尖咨询机构和科技企业,研判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演进趋势,重点梳理新技术对交通发展的多元化影响。聚焦交通行业关键问题,从超前谋划、超前布局的角度,聚焦基础设施、能源结构、装备工具、运营组织、交通治理、出行服务和产业体系七大重点方向,提出中国未来交通发展的合理化策略措施,以期推动中国智能交通在未来10~2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1年03期 v.19;No.102 10-1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8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跨学科的城市交通治理体系研究

    葛天任;段苏湉;骆晓;

    随着新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城市交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未来的城市交通治理研究重要性凸显。结合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从城市规模、技术发展、交通发展模式、风险应急管理、治理模式演化等方面归纳未来城市交通治理面临的挑战;梳理城市交通治理所需的跨学科知识以及理论基础;在"三元空间"分析视角下,构建以城市交通问题为导向、以跨学科体系下的方法论为手段、以实现交通服务最优为目标的面向未来城市交通治理的研究框架;围绕机遇与挑战,系统提出未来城市交通治理的五大核心议题:城市群的交通协同发展、数字城市与交通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与绿色交通、城市交通应急管理、交通公平与多元共治。

    2021年03期 v.19;No.102 1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20年来交通法学研究方法之特征与流变——多元研究范式的学术史考察

    陆涵之;

    20年来,随着规范法学对交通现实问题回应愈发疲软,交通法学经历了从法教义学的闭环到法社会学的交叉研究的范式变迁。管理学的理论供给引领交通治理模式升级转型,社会协同治理、"大交通"执法模式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医学、微电子学、环境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从立法需求面向的碎片化摘取,走向交通法学研究方法论层面的全面进驻。心理学、比较法学、女性主义法学为交通法学的蓬勃发展供给了丰沛的理论支持,交通法学交叉学科的研究优势全面彰显。交通法学从规范导向的"部门法"走向问题导向的"综合法",突破法学学科体系的壁垒,走向多学科融贯研究进路。随着交通技术极速发展,"人之尊严"的保障需求呼唤法哲学研究方法的回归。

    2021年03期 v.19;No.102 31-4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规划设计

  • 虹桥枢纽与虹桥商务区十年交通发展回顾

    杨立峰;吴宏娜;甘黎萍;

    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具有示范意义。通过回顾二者的交通发展历程、交通需求、交通状况与当前交通矛盾,判断未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虹桥商务区发展趋势。对虹桥高铁站线路过于集聚、商务区发展预见不足规划滞后、商务区核心区设置大型会展中心等造成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虹桥商务区的成功经验与重要教训,进一步科学指引中国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及周边商务区的发展。

    2021年03期 v.19;No.102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大型铁路客站与城市交通衔接融合路径研究

    袁倩倩;潘昭宇;

    为提升铁路客站与城市交通衔接效率、促进铁路客站与城市高效融合,对10余个典型大型铁路客站进行实地调研及数据分析。总结大型铁路客站与城市交通衔接的五大特征:发展互为支撑、接驳方式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客站主要采用立体布局、旅客到发时间较为均衡、综合开发以站内商业为主。进一步分析了铁路客站与城市功能整合不足、与城市交通衔接不便、铁路客站之间互联互通不够等问题。在研判铁路客站与城市融合发展趋势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大型铁路客站与城市交通衔接融合的关键在于布局融合、网络融合、设施融合、运营融合、开发融合、机制融合,并结合北京南站、深圳北站等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2021年03期 v.19;No.102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治理

  • 场景目标导向的交通信号控制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刘东波;树爱兵;袁见;马万经;

    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信号控制方案的综合测评与改善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不同场景的交通运行特征各异,以场景目标为导向进行指标选取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凝练关键评价指标。通过对交通场景的核心特征进行分析,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多方式交通、非饱和交通、过饱和交通三大类共14种典型交通场景,并凝练基础性、系统性两大类共6类场景的信号控制目标。考虑完备性、实用性与可行性三项指标制定原则,针对每一个典型交通场景构建评价指标集。所构建的指标重视与交通场景、信号控制目标的紧密联系,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与推广能力,既适用于具体场景也适用于整体交通系统的综合评价。

    2021年03期 v.19;No.102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错峰上下班措施效果评估——以广州市为例

    胡少鹏;郑淑鉴;

    错峰上下班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政策之一。不少城市实施了错峰上下班政策,但对其效果缺乏量化评估。基于海量的车牌识别数据,提出错峰上下班主要影响对象——个体机动化通勤车辆的识别方法,进一步阐述其出行时耗的计算方法。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比较该方法与交通拥堵延时指数的计算结果,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政策改善了早高峰的交通拥堵,同时加剧了晚高峰的交通拥堵。该技术方法可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的效果评估,定量化辅助管理决策。

    2021年03期 v.19;No.102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出行服务

  • 都市圈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策略——以金华—兰溪城际公交快线为例

    龚迪嘉;冉红芳;楼婷婷;

    都市圈毗邻城市间高品质、高竞争力的公共交通服务在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的同时,还有助于形成重点车站核心区+公交走廊引导的点—轴发展模式,摆脱传统的小汽车依赖的蔓延式增长路径。以金华—兰溪城际公交快线为例,分析乘客出行特征以及城际公交快线服务与居民需求的匹配关系,总结现有服务在应对多元需求及车站环境设计中的问题。基于交通方式竞争模型,分析现状金兰快线与小汽车的竞争力关系,从时耗、费用、速度比三个参数的变化和车站环境设计等维度给出提升城际公交快线服务品质的具体策略。最后,基于公共交通-土地使用耦合理念,在宏观层面提出公共交通引导都市圈点—轴发展的思路,微观层面给出重点车站核心区空间设计和交通衔接的分类引导。

    2021年03期 v.19;No.102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实时公共交通服务指数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蒋寅;薛文;安睿;贾国洋;杜鹏;

    为丰富、完善现有公交都市评价体系和考核手段,应用多源大数据,提出城市级公共交通实时评价指数的整体框架。该框架由竞争指数、可达指数、延误指数和可靠指数构成公共交通服务总指数。每个指数的计算指标分别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出行时间比、步行到站时间与候车时间、公共交通实际出行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出行时间比以及车站区间行程时间波动范围。以天津市公共汽车线路与站点信息、公共汽车GPS数据、出租汽车与共享单车出行数据以及互联网等多源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实时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分析系统,剖析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在规划、运营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验证指数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2021年03期 v.19;No.102 85-9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方法

  • 基于数据融合与双重特征的居民出行调查扩样

    朱海明;郑海星;芮晓丽;何枫鸣;

    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具有个体属性清晰、交通含义明确、针对性强等特点,在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需求模型构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保障抽样调查数据准确反映总体的真实特征,在综合考虑效率与精度基础上,提出一种多源数据融合、家庭户及人口特征双重约束、牛顿迭代法相结合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完整扩样处理方法与流程。以天津滨海新区第一次综合交通调查数据为例,论述了算法和流程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获取家庭户及人口的总体规模及其分布,并考虑家庭户及其人口特征对扩样系数的双重影响,具有效率高、精度高、易于推广等特点。

    2021年03期 v.19;No.102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人口活动数量提取与规划应用

    张海林;

    百度热力图是一种能动态反映城市人口聚集特征的互联网开源数据,用于交通规划设计能有效降低数据分析成本,弥补传统人口数据时效性和动态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百度热力图人口活动数量提取方法:根据研究尺度对热力图范围进行网格划分,构建人口聚集密度重分类函数,计算网格内人口活动总数并转换为点要素。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网格大小影响数据的颗粒度,而地图缩放级别影响人口活动总数。以广州市环城高速公路以内的区域为例进行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规划设计的横向比较研究。最后,以广州市临江大道景观带为例,将数据应用于公共停车场规划选址。

    2021年03期 v.19;No.102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9K]
    [引用频次:64 ] |[下载次数:1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源数据的步行友好性评价方法研究——以长春市典型街道为例

    全林花;高国刚;王昊;杨秋萍;

    评价和改善街道的步行友好性,对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步行友好性的相关理论研究,综合考虑出行目的地类型和空间分布、步行距离、步行环境等因素,利用POI与街景图片等多源数据,构建步行友好性量化评价模型与方法。以长春市商业、办公、居住、学校等用地集中区选取的典型街道为例,首先结合长春市作为寒地城市的特征,参考Walk Score基础模型,开展步行指数评价;接着从步行环境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了步行环境指数模型,并应用模型开展步行环境评价实证;最后基于步行指数与步行环境指数两个维度的评价结果,建立了步行友好性综合评价矩阵,并结合各类街道特征提出了分类导控策略。

    2021年03期 v.19;No.102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0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思辨与争鸣

  • 双循环视野下的特大城市交通“十四五”发展思路——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26次研讨会

    汪光焘;杨东援;赵一新;林群;周涛;胡跃平;丁明;李彤;

    为更好发挥超(特)大城市及其所在城市群、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对链接国际、服务国内的双循环支撑作用,2021年4月22日,由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21年第1次(总第26次)常规研讨会在上海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双循环视野下的特大城市交通‘十四五’发展思路"。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会议围绕"十四五"期间超(特)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所涉及的国际交通、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城市交通和城市更新、规划指标、碳达峰和碳中和、数字转型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1年03期 v.19;No.102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读书

  • 《更好的公共汽车,更好的城市:如何成功地规划、运营、获得高效的公共交通》解读

    吴江月;

    <正>如果说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动脉,那么,快速便捷、准时准点、舒适安全且物美价廉的公共汽车服务,不仅可以促进当下城市系统的高效运行,更投射了未来城市永续发展的底层逻辑。曾经,公共汽车上摇晃的扶手和窗外远去的风景,构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城市记忆。然而,随着城市边界的不断扩张,轨道交通的持续升温,甚至是新型交通方式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公共汽车的记忆及其荣光正在逐渐黯淡。

    2021年03期 v.19;No.102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

  • 国内瞭望

    <正>《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划定2021年政策和建设重点,包括六大方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1年03期 v.19;No.102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海外扫描

    <正>步行者和骑行者报告评价美国政府管理举措2021年5月20日,美国政府问责局向国会提供一份名为《步行者和骑行者:给政府的好消息以及提升治理能力有助于交通部改善出行安全》(Pedestrians and Cyclists:Better Information to States and Enh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Could Help DOT Improve Safety)的报告。该报告指出,美国交通部并未有效检测交通安全项目。政府有必要重新审视它们对步行及骑行环境设施的投资是否有效落实。

    2021年03期 v.19;No.102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