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永燊;
<正>中国内地已有20余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 000 km,上海和北京的地铁系统规模已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然而,从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来看,大容量的地铁模式约占75%,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单一化显然是无可否认的重大缺憾。探寻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这些城市十分重视轨道交通系统功能级配结构与多层次差异性出行需求的适配关系,在建设中心城大容量地铁系统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构筑四
2014年06期 v.12;No.63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陆锡明;王祥;
在总结上海现状市郊轨道交通线路特征的基础上,从运送速度和舒适度两方面,指出现状市郊轨道交通难以适应未来上海大都市长距离城际出行需求。通过国际实证研究,分析大都市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主要功能,总结国际大都市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快速、可达、舒适的三大特征,以及直达市中心、穿越市中心和市中心外围换乘三种线网构架。最后,提出上海大都市范围及其3个交通圈层,以及上海大都市的双层次轨道交通线网和"一环八射"的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构架。
2014年06期 v.12;No.63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7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蔡润林;赵一新;李斌;樊钧;祁玥;
在城镇连绵地区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线网是提升运输效率、整合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对苏州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研究中,首先归纳和比较国外市域轨道交通的两种发展模式——中心放射的圈层模式和自由网络发展模式,并指出中国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区域城际客流联系角度分析苏州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的适应性。同时,从苏州城镇空间组织角度对市域轨道交通构建要求进行论述。最后,提出适合苏州实际的市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线网形态和构架,以及在不同层次轨道交通衔接和制式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
2014年06期 v.12;No.63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8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剑锋;冯爱军;王静;贺鹏;邓进;
构建适应不同需求层次、多模式有机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已成为服务北京都市圈交通需求的必然抉择。首先分析北京市现状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功能层次以及与城市空间扩展的适配性。按照服务水平和层次多样的出行需求特征,将北京都市圈范围内轨道交通划分为4个主要功能层次并分析其功能和服务范围。针对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单一的现状,提出北京市郊轨道交通发展策略,即规划范围应打破行政边界,重视市郊轨道交通对中心城轨道交通网络运能的缓解作用及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以及市郊轨道交通与中心城衔接、既有国铁资源利用、建设时序和投资模式等。
2014年06期 v.12;No.63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3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郑猛;茹祥辉;
市郊铁路系统是世界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达国家和城市满足长距离交通需求的主要手段。面对北京市城市规模扩大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要求,探讨如何发展北京市郊铁路并使之与城市轨道交通形成有机的整体。首先分析伦敦、纽约、巴黎、东京4个世界级城市的中心集聚强度以及市郊铁路对城市运行的支撑作用。同时,回顾这4个城市的市郊铁路发展历史进程,总结其网络布局特点及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郊铁路发展的原则和思路,强调与现有及规划铁路资源在运营上互联互通,同时建立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管理、运营体系。
2014年06期 v.12;No.63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甄小燕;
中国市郊铁路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滞后、缓慢。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提出阻碍中国市郊铁路健康快速发展的三方面问题:一是缺乏有规模、流动性强的基础设施网络,使发展市郊铁路缺乏基本条件;二是城市和铁路部门长期未能跳出所在部门的思维定势,对市郊铁路的城市交通作用缺乏认识;三是铁路运输市场由铁路总公司垄断,使市郊铁路的各类市场激励措施难以发挥作用。基于此指出,市郊铁路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挥市郊铁路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同时改革铁路运输市场,促进市场竞争。
2014年06期 v.12;No.63 45-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永海;徐旭晖;
基于城际铁路与市域快轨在决策体系和功能技术上的现状背景,分析深圳、香港两地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实践案例,旨在提出统筹空间规划、轨道交通规划与工程设计的决策支持框架。从出行人性化、空间相契合、经济可持续三方面阐述正确处理城际铁路和市域快轨关系应考虑的三方面因素。进而提出涵盖车站、线路、土地利用、周边接驳、投融资等方面的规划决策分析框架。强调城际铁路和市域快轨的功能要落实在都市圈的空间规划上,通过全程旅行速度来控制速度目标值的实现,进而确定车辆选型、供电制式、站间距等设计要素。
2014年06期 v.12;No.63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7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童文聪;缪芳;
为解决当前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缺乏评估标准的问题,从个人出行成本和社会成本两个角度出发,对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前后交通运营成本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公交专用车道运营的直接效益,通过分析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前后交通运行参数的变化,分别对运营产出和运营成本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前后的运能总量、时间及能源消耗成本的变化,并将其折算成货币指标,实现评估指标的定量化。最后,以京通快速路为例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
2014年06期 v.12;No.63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曾振;
有关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前期的租赁点布局、自行车道建设等方面,对其运营后的评价研究较少,且缺乏指导性。围绕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绩效评价这一主题,首先提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进而从建设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3个准则层面共19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方法对湖南省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其整体发展运营情况良好,但信息化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最后,对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提出优化建议和措施。
2014年06期 v.12;No.63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何吉成;徐洪磊;衷平;吴睿;
城市轨道交通在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其建设和运营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运营期间的振动对沿线文物的影响已经成为线路布设的重要约束条件。在梳理中国文物保护法规条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工作中文物振动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包括部分类型文物的振动影响无法评估、评价技术规范不易掌握和运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内容不够具体、城市地质土质条件差异较大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完善细化导则规范及评价方法、类比土质参数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2014年06期 v.12;No.63 77-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正>《城市交通》杂志是中国城市交通领域的学术旗帜,是行业理论创新、观念更新和技术进步的窗口。本刊2003年正式创刊,2007年起连续获颁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还是编辑质量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期刊影响力不断提高。本刊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点滴进步,均与所有编辑委员会成员和审稿专家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和特长,付出大量宝贵的时间为本刊审稿,极大地提升了论文学术水
2014年06期 v.12;No.63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拟定于2015年5月中下旬,在杭州召开"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会议宗旨是: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机制、策略和途径,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综合应用与创新发展,提升交通需求分析和预判能力,改进规划设计技术方法和评估体系;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交通拥堵、资源约束等迫切问题,进一步交流解决现实交通矛盾的研究成果、经验和案例等。为了开好本次会议,学委会诚邀有兴趣的专业人士围绕年会主题和论文选题主要方向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年会学术交流。
2014年06期 v.12;No.63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正>主编:Sandi Rosenbloom(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自创刊以来的70多年时间里,《美国规划协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面向规划从业人员、政策制定者、学者、学生以及城市、市郊和乡村地区的居民,刊载对其有所帮助的研究、评论以及书评。本刊仅刊载经过同行评议的原创性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未来规划提供深刻见解、传播多种观点、出版高质量的作品,并激发读者的兴趣。
2014年06期 v.12;No.63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