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主  编 王静霞

副 主 编 赵 杰 马 林
     殷广涛 赵一新

执行主编 张  宇

编辑策划 王海英

责任编辑 耿 雪 张斯阳

特约编辑 王鹏飞

国际编辑 王鹏飞 吴江月 许劼

美术编辑 乔 伟

英文审校 孙小端 王超 李欣

编辑出版发行
   《城市交通》编辑部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532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141/U

邮发代号 80-175

国外发行代号 BM1828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纸质版定价 45.00元

电子版定价 50.00元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本刊特稿

  • 上海市主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与土地利用相关性

    陆锡明;董志国;

    上海市主城区近30年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公共交通分担率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紧密关系。利用上海市综合交通调查数据和交通模型,定量分析主城区土地利用效率与公共交通分担率的相关程度,指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越大、公共交通分担率越低,且公共交通分担率存在阈值。同时探讨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对公共交通分担率的影响,上海市主城区不同区域、不同出行方向的公共交通分担率有明显差异。最后指出,公共交通分担率的目标设定需要结合城市用地开发同步考虑和深入研究,不能一概而论。

    2014年04期 v.12;No.61 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专题

  • 专题导读

    李伟;

    <正>步行和自行车是中国城市最为传统和大众化的交通方式,如今其出行环境面临持续恶化的趋势,出行比例也持续下降。中央政府高度关注这一发展态势,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33号);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发布,明确指出:"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应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

    2014年04期 v.12;No.6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空间、环境、衔接”一体化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规划方法解读

    戴继锋;赵杰;周乐;杜恒;

    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实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指导各城市在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面的工作。基于《导则》的编制工作,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构建方法。首先指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在功能定位、技术标准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则》编制中明确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功能定位,同时提出"将人活动的空间进行整体设计"的总体指导思想。最后,围绕"网络、空间、环境、衔接"四个核心要素,重点阐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

    2014年04期 v.12;No.61 4-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3K]
    [引用频次:60 ] |[下载次数:1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打造“微笑街道”——《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设计体系解读

    姜洋;王江燕;何东全;

    在中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化、出行分担率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针对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设计体系进行解读。首先介绍《导则》的编制思路,以及由交通设施设计和交通环境设计组成的设计体系。《导则》编制过程中提出"微笑街道"(SMILE Street)设计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注、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重点分析"微笑街道"的五大设计原则:小尺度(Small)、维护运营(Maintained)、整合协调(Integrated)、街道活力(Lively)和愉悦舒适(Enjoyable),总结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和设计参数。

    2014年04期 v.12;No.61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5K]
    [引用频次:35 ] |[下载次数:1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下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周乐;戴继锋;

    为提高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在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内,找寻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对现行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及工作流程进行剖析。提出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应明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独立于机动车道路分级系统的步行和自行车通行道(路)体系,以及在中心城区进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重点探讨如何在道路网络、轨道交通线网、枢纽布局、公共交通、停车系统等交通专项规划中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相关规划要求。最后,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交通设计工作中的要求。

    2014年04期 v.12;No.61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9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10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设计要素

    王志高;刘岱宗;

    中国很多城市在规划设计自行车停车设施时,目标往往局限于提供基本条件,对提升供给质量的诉求不够强烈。首先指出中国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空间与设施不足、选址不合理、安全问题、使用不便,以及缺乏环境协调。基于此提出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的核心原则:安全、便利、美观、经济,并进一步总结体现核心原则的12项要素及其具体手段。提出实践中不同类型目的地的停车设施规划设计要素优先级建议,并以案例的形式对各规划设计要素及其优先级进行详细解析。

    2014年04期 v.12;No.61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2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1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传统商业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以重庆市解放碑商圈为例

    姜洋;解建华;余军;Kristian Skovbakke Villadsen;

    中国城市机动化和郊区化进程不断深入,传统商业区正迎来"提档升级"的挑战和机遇。以重庆市解放碑商圈为例,采用PLPS、问卷调查以及商户座谈的方法收集现状数据,据此对商圈步行交通发展条件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创建全方位、适应不同特性的步行交通网络,以及具备复合功能、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系统,进而制定六大规划策略。将步行交通系统网络划分为轨道交通入口广场、核心步行空间、城市道路、慢速道路、街巷等8种类型的公共空间,针对每种类型给出设计指引。最后,确定近期实施示范项目,开展方案设计。

    2014年04期 v.12;No.61 37-4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8K]
    [引用频次:36 ]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规划

  • 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特征与交通发展策略——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陈彩媛;杨少辉;吴照章;

    山地城镇尤其是山地贫困地区城镇的交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之一。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对其城镇化发展特征与交通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恩施州地形起伏大、生态敏感性高、贫困问题突出、城镇化发展水平低、城镇布局分散等发展特征。指出恩施州存在交通系统发展缓慢、交通通道单一、交通对旅游发展缺少支撑等困境。在西部大开发、武陵山区扶贫的政策优势,以及全州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诉求下,提出恩施州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应充分重视既有规划、集约利用运输通道、培育多级枢纽体系、构建多层次旅游服务设施的发展策略。

    2014年04期 v.12;No.61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8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天津港多层次集疏运系统的构建

    全波;李鑫;李科;

    国际航运中心的构建带来港口腹地范围、与腹地间功能联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对集疏运系统及港城关系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天津港为例,分析其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和要求。从国家综合运输、港口与区域联动、港城关系三个视角剖析天津港集疏运系统存在的不足。重点从国家、区域、城市层面探讨构建多层次集疏运系统的优化和完善策略。最后,总结天津港集疏运系统构建对其他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启示。

    2014年04期 v.12;No.61 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8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工程

  • 乘客差异化需求对公交出行满意度的影响

    赵琳娜;王炜;季彦婕;范瑞;

    中国对于公交出行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指标的制定、乘客意向信息采集等方面,对出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缺少深入分析。结合安徽省铜陵市居民公交出行意向调查数据,对通勤乘客和非通勤乘客的公交出行服务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乘客公交出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通勤乘客更重视公交服务的经济性、便捷性和可达性,而非通勤乘客更重视可靠性和舒适性;经济性和可达性需求对通勤乘客满意度有显著积极影响,而便捷性、可靠性和舒适性需求对所有公交乘客满意度均有显著消极影响。由此,针对两类乘客分别提出提升公交出行满意度的措施。

    2014年04期 v.12;No.61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引用频次:60 ] |[下载次数:9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道路拥堵状态下驾驶人换道特性研究

    漆巍巍;裴玉龙;

    交通拥堵状态下车辆行驶速度低于驾驶人期望车速,引发驾驶人变换车道以获得更好的行车空间,由此导致不同程度的交通冲突。首先分析交通拥堵对驾驶人换道行为的影响,依据导致的交通冲突数和冲突程度将换道驾驶行为分为三种类型。基于大量实测数据,分别研究小型客车、大型客车、小型货车在交通拥堵状态下的车道变换特性,构建三种类型换道比例与交通拥堵压力系数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交通拥堵对三种类型车辆的换道行为均产生显著影响;相比小型客车和大型客车,小型货车不同类型换道比例分布更加离散。

    2014年04期 v.12;No.6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他山之石

  • 非机动交通方式服务水平探讨——应对步行和自行车服务水平评价问题

    Zohreh Asadi-Shekari;Mehdi Moeinaddini;Muhammad Zaly-Shah;钮志强;

    关于机动车运行状况的评价研究已有很多,相比之下,针对处于弱势的非机动交通方式使用者的研究非常有限,例如行人和骑车者,特别是老人、小孩和残疾人。鉴于此,通过综述道路运行评价方面既有研究,识别出表征非机动交通方式出行状况的主要指标为自行车服务水平和步行服务水平。现有研究中已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评价服务水平,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行人和骑车者被等同于机动车一样看待;其次,大多数方法较复杂且耗时长,利用其构建道路设计流程也相当困难;此外,这些方法仅适用于有限数量的步行和自行车设施使用者,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能的更广泛人群来说不一定有效。针对该现状,主要讨论步行和自行车服务水平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尝试为今后的研究引入新的目标与途径,以完善上述不足。

    2014年04期 v.12;No.61 7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资讯_国内瞭望

  • 国内瞭望

    <正>国办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硬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量化任务、强化措施。《行动方案》提出2014—2015年节能减排降碳具体目标: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

    2014年04期 v.12;No.61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资讯_海外扫描

  • 海外扫描

    <正>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公共交通客运量接近26亿人次根据美国公共交通协会(Americ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APTA)2014年6月12日发表的一份报告,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公共交通客运量接近26亿人次。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客运量下降了0.7个百分点,然而,轨道交通客运量以及社区内部公共汽车客运量均有所增长。轻轨客运量表现出最高增长率,为3.2%。重型轨道列车(地铁和高架轨道列车)以及通勤轨道列车客运量分别有1.8%和1.1%的增长。在人口小于10万的地区,社区间的公共汽车

    2014年04期 v.12;No.61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资讯_读书

  • 读书

    <正>TOD在中国:面向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设计指南作者:彼得·卡尔索普杨保军张泉等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月本书以现阶段中国在城镇化大跃进背景下遇到的挑战为开篇,从而引出TOD八项原则以及土地使用与交通的关联,将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这两个长期相对独立的领域进行了综合、系统的思考,从规划理念到实际案例,为低碳城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法。此书的写作团队融合了中美相关规划设计专家,不仅有TOD理念的创始人,还包括多年从事国内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具有丰富

    2014年04期 v.12;No.61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

    <正>高质量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不仅是减少机动交通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共交通出行链中实现便捷换乘的关键环节,更是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人性化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是结合城市规模、自然地理条件、居民出行特征和生活方式等,明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然而,无论是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定位为主导或辅助交通方式,还是休闲健身方式,最为关键的因素无疑是改善道路设施,其中包括:道路宽度适宜、良好的连续性、无障碍坡道和独立路权,这些都是保障行人和骑车者的安全和舒适必不可少的条件。

    2014年04期 v.12;No.6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正>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2年1月成立,职责是开展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研究;跟踪研究城市交通热点和瓶颈问题;组织协调有关交通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并综合研究成果向政府提交实施对策方案;汇集和发布城市交通信息,编写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中心2006年通过了jS?9001认证,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及现代化的管理,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了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为北京创建现代化交通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4年04期 v.12;No.61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专业院招聘信息

    <正>—、单位简介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一家拥有雄厚技术实力的城市规划咨询研究设计单位,是国内规划建设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综合技术实力位居全国知名规划院前列我院具有国家城乡规划甲级资质、市政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和建筑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建院二十多年来,承担了深圳市以及全国各地3000多项重大规划设计项目和硏究课题.先后有185项次获得国家、部、省、市专业奖

    2014年04期 v.12;No.61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