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主  编 王静霞

副 主 编 赵 杰 马 林
     殷广涛 赵一新

执行主编 张  宇

编辑策划 王海英

责任编辑 耿 雪 张斯阳

特约编辑 王鹏飞

国际编辑 王鹏飞 吴江月 许劼

美术编辑 乔 伟

英文审校 孙小端 王超 李欣

编辑出版发行
   《城市交通》编辑部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532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141/U

邮发代号 80-175

国外发行代号 BM1828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纸质版定价 45.00元

电子版定价 50.00元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本刊特稿

  • 无缝衔接理念与客运交通枢纽功能

    陆锡明;江文平;

    为了减少客运交通枢纽缝隙及其负面效果,无缝衔接逐渐成为共识。然而,对于什么是"无缝"、怎样做才能"无缝",业内仍然存在分歧。首先对客运交通枢纽的三大功能——换乘衔接、运输组织、引导开发进行梳理,强调换乘衔接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针对换乘衔接功能的核心理念"无缝衔接"进行分析,指出其目标是换乘综合成本系统最优,体现在距离、服务、时间、费用4个方面。最后,针对对外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枢纽、常规公交枢纽、停车换乘枢纽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利用无缝衔接理念增强枢纽换乘衔接功能提出建议。

    2014年01期 v.12;No.5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

  • 更正

    <正>本刊2013年第6期刊载的《城市轨道交通环线客流特征分析及启示》一文,文中提及"2010年上海地铁票价全面上涨,导致客流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核实上海地铁票价在2010年并未变化。2010年之后客流增长速度变缓的主要原因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导致该年客流迅速增加。世博会结束之后,客流恢复到正常水平,增长率放缓。

    2014年01期 v.12;No.58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停车系统专题

  • 专题导读

    马林;

    <正>城市停车是一个难题,更是一个挑战。之所以成为难题,一是停车位缺口巨大,城市中50%以上的机动车没有车位停放,如2012年北京、广州、武汉、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与机动车停车位之比分别达到2.03,3.34,4.06,8.59;二是看不到停车需求降低的趋势,机动车数量和使用频率反而保持高增长的态势,需求远远超过供给,原有的供需矛盾尚未化解,新的需求已像潮水般涌来;三是人多地少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高密度紧凑布局的城市发展模式,有限的城市土地已经无法满足日

    2014年01期 v.12;No.58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路内停车管理战略及实践

    戴帅;刘金广;朱建安;巩建国;曲栩;

    为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问题,从公安交通管理角度研究路内停车管理战略。首先探讨路内违章停车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引导式路内停车管理战略架构,在分析城市路内停车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阐述停车管理战略意义和目标。从确定严管区域、合理设置路内停车位、完善停车安全管理设施、强化执法手段和加大处罚力度五个方面提出路内停车管理措施;从加强宣传、增加有效停车位供给、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和建立停车位电子档案库四个方面提出引导式停车管理配套措施,并探讨相应的战略保障机制。最后,通过杭州市和长沙市实例分析了停车管理战略的应用效果。

    2014年01期 v.12;No.58 6-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引用频次:96 ] |[下载次数:2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深圳市停车收费调整探索

    吕国林;孙正安;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调控小汽车通勤出行,对深圳市停车收费调整方案及其立法保障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对深圳市交通拥堵状况和停车收费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分类、分时"差别化的停车收费调整总体思路。重点针对小汽车通勤出行停车时间长、进出停车场时间集中两个特征,提出两种停车收费调整方案——交通方式转移和鼓励错峰出行,同时创新性地提出征收行政性收费——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并将提高停车收费后停车场经营者新增的收益纳入市财政。最后,从制度层面探讨落实停车收费方案的相关立法保障。

    2014年01期 v.12;No.58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引用频次:42 ] |[下载次数:1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去福利化”解决城市停车问题

    谭永朝;项勤毅;高杨斌;陈云;

    中国城市停车位普遍存在建设投入高和使用价格低之间的极端不对称,导致小汽车过度使用、停车矛盾不断加剧。首先对中国城市停车问题及停车收费定价体系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按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和参考车位土地资源价值两种定价模式,指出因收费定价不合理导致的停车福利化现象是城市停车问题的根源所在。最后阐明,建立与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停车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实行去福利化的停车改革、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4年01期 v.12;No.58 18-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停车场产业政策环境及投资分析

    汪翼;贺竹磬;

    随着汽车产量及保有量飞速增长,各城市停车场供给严重不足,中国停车场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首先对中国停车场产业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停车场投资建设项目享受的优惠政策有限且扶持力度一般。然后,对停车场经营企业的主要业务模式进行归纳,重点对不同投资规模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轻资产类型停车场项目对成本控制要求比较严格,毛利率较低,主要依靠规模经济;重资产类型项目对产业政策依赖程度较高,若无足够政策扶持,投资的内部收益水平及投资回收期都难以达到正常投资要求。最后指出,中国停车场产业需要更有效的行业政策支持,特别是商业配套面积扶持。

    2014年01期 v.12;No.5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黄石市老城区停车系统改善策略

    晏勇;

    针对老城区停车问题突出且增加停车设施供给空间有限的现状,研究老城区停车系统改善策略。首先分析黄石市老城区的交通概况及停车现状,探讨其停车难问题的原因。在提出老城区停车系统总体改善框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停车系统改善策略。宏观层面,提出建立交通分析与用地开发的反馈机制、实行停车"差异化"供给。中观层面,提出商业密集区停车改善策略、强化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和推行停车配建建设补偿制度。微观层面,提出优化停车设施布局、实行停车收费管理以及建设停车诱导系统。

    2014年01期 v.12;No.58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规划

  • 深圳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郑景轩;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10年,深圳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38%,未来如何构建自行车交通系统亟须探讨。首先通过对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出行需求与特征、公众意见调查等分析,指出自行车道、停放设施不完善是导致自行车出行比例低的主要原因。基于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影响因素及前景分析,结合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出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重点从区域差异化发展、自行车道网络、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六个方面阐述构建与公共交通和谐发展、骑行环境友好的深圳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2014年01期 v.12;No.58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及发展策略

    何小洲;过秀成;张小辉;

    合理选择集疏运模式是高铁枢纽集疏运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对影响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构建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将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分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交通与个体机动化交通并重以及以个体机动化交通为主体,明确各模式分担率指标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铁枢纽公共交通集疏运体系发展策略,包括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集疏运体系、优化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布局、注重一体化换乘衔接、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以及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2014年01期 v.12;No.58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郊区自驾游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研究

    梁科科;关宏志;韩艳;李涛;

    当前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中存在缺乏区域系统考虑、设置分散、旅游信息过于集中等问题,导致自驾游出行者难以及时、准确、连续地获得指引信息。针对这一问题,从郊区自驾游出行者的需求出发,构建区域入口、区域内部、景区附近的旅游交通三级指引系统。重点探讨二级指引标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提出在景区重要度分类和道路节点重要度分级的基础上,确定各景区指引范围和各道路节点指引容量,对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进行选址。最后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对提出的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2014年01期 v.12;No.58 48-5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对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强制性内容的思考——以青海省平安县为例

    杨少辉;覃晖;张洋;

    通过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强制性内容的编制落实问题。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大城市市域轨道交通延伸线不宜作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线路选线应以次干路和非骨架性主干路为主,所经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40 m;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不必将次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全部作为强制性内容,而应选择其中的骨干道路网络;交通枢纽布局的关键在于枢纽用地控制,客运交通枢纽用地可以根据客运交通枢纽构成按照"分别计算、各项求和"的方法进行估算,货运交通枢纽用地可以结合物流仓储用地、铁路和公路货运场站用地进行估算。最后,以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2014年01期 v.12;No.58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街”、“路”概念辨析与街道设计基本理念

    高克跃;

    中国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更加侧重于解决机动交通问题,较少考虑人在街道上的活动需求,以及街道空间的设计问题。首先追溯"街"和"路"的概念起源、比较国内外"街"和"路"的概念差异。指出"街"强调公共活动空间属性,"路"强调交通通过性,二者在空间界面、使用功能、使用对象以及交通特点方面均有不同。探讨中国与英美国家、日本城市道路分类的异同,指出英美国家及日本对"街"和"路"在概念上有明显区分。详细阐述街道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同时应满足人对街道的使用需求,使其具有安全性、包容性和可替代性,并做到绿色环保以及与立体空间的协调统一。

    2014年01期 v.12;No.58 61-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引用频次:51 ]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工程

  • 道路运输效率视角下的车道资源配置研究

    蔡军;章立辉;张奕;

    对道路运输效率科学认识的缺乏,会导致设计理念的偏颇、道路资源配置的实际作用与其设计初衷的差异和交通问题的加剧。针对道路运输效率进行分析,认为合理减少出行时耗是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的关键。在国内外干、支路车道资源配置,主、辅路车道资源配置,以及干、支路衔接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国内将提高通行能力和保障干路车速作为交通改善目的的逻辑性错误是导致路网结构失调,干、支路衔接不便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车道边际效用分析,以及干、支路,主、辅路车道资源增减对交通及城市功能的影响分析,得到车道资源合理配置的一般性方法。

    2014年01期 v.12;No.58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道路交叉口出口道可变车道设置研究

    田云强;商振华;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拥堵,提出在交叉口出口道设置可变车道的交通组织方法。首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出口道可变车道进行定义,明确可变车道的设置位置为出口道内侧。在对其设置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后,研究了出口道可变车道的车道数、车道长度、车道开闭时间等设置参数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最后以济南市经十路—舜耕路交叉口为例,具体阐述出口道可变车道的设置方法。济南市交通调查数据显示,出口道可变车道每信号周期可放行8~12辆左转车辆。仿真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在一个信号周期内,东西方向左转交通量增加63%,停车线后最大排队长度缩短35%,左转车辆平均延误减少29%。

    2014年01期 v.12;No.58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引用频次:33 ] |[下载次数:1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武汉市ETC系统的交通运行分析色谱图

    彭武雄;李建忠;

    为实时监测武汉市过江桥隧的交通运行状况,对ETC流量分析子系统开展研究。以速度-流量模型为基础,基于浮动车和ETC过江流量数据,综合考虑流量和速度两项指标,分别确定其等级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交通运行分析色谱图,避免了采用单一流量指标可能出现的运行状况错误判断。武汉市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色谱图能为实时监测道路运行状况、分析道路异常情况、定量分析道路实际通行能力及畅行速度提供直观、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4年01期 v.12;No.58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他山之石

  • 机动性管理措施的质量管理——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Konstantinos Kepaptsoglou;Vincent Meerschaert;Karin Neergaard;Stratos Papadimitriou;Tom Rye;Roman Schremser;Ilse Vleugels;张知阳;杨陶源;

    机动性管理一直是欧洲促进和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普遍采用的方法。然而,机动性管理政策和措施在欧洲城市的发展未能遵循一个有组织且持续的方法,用以规划、设计、应用和评估综合机动性管理系统。在这一背景下,基于质量管理原则,提出一个促进城市系统地发展及实施机动性管理规划和措施的方案。这一机动性管理的质量管理方案(QMSMM)由4个主要组成成分整合而成,包括政策制定、规划、实施及监测和评估。详细阐述了QMSMM的结构、组成成分和要素,以及支撑评估该方案与城市的适用性和相容性的过程。除此之外,对QMSMM在比利时科特赖克市机动性管理计划中的应用开展实证研究。

    2014年01期 v.12;No.58 86-9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_交通资讯_国内瞭望

  • 国内瞭望

    <正>国务院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为统筹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45号,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这是中国首次出台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于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促进经

    2014年01期 v.12;No.5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_交通资讯_海外扫描

  • 海外扫描

    <正>美国:CBD核心区禁止新扩建车位美国是世界上机动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其车辆停放对策已经由过量供给转向控制供给阶段,提出征收就业地点停车税方案,实施包括停车管理在内的精明增长战略,部分城市实施"业主现金支付停车费来代替其他的任何停车津贴"方案等,以减少交通拥堵、增加公共交通出行量。以美国旧金山市的停车供应为例,取消了限定建筑物

    2014年01期 v.12;No.58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_读书

  • 读书

    <正>新公交城市:TOD的最佳实践作者:[美]汉克·迪特马尔[美]格洛丽亚·奥兰德译者:王新军苏海龙周锐等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4月市中心和郊区通过有轨电车的联系共同奠定了美国大都市的独特模式,这是城市发展和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相互依存的佐证。而基础设施成本、环境影响和紧张的生活方式正与新形成的美国人口的多样性结合在一起,为本地区创造了一个更为综合的城市发展模式。本书为

    2014年01期 v.12;No.58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彩页索引

  • 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正>单位简介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江苏省建设主管部门在城市交通领域开展规划编制研究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目前,中心已经形成一支人力资源高端、技术服务优质、业务经验丰富,由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用地规划两类技术人才构成的近50人规模的专业团队。中心成立5年来,研究和规划成果丰硕。出版了《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公交优先》两本研究专著,承担了江苏省交通专项规划导则的制定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用地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一体化编制体

    2014年01期 v.12;No.58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