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主  编 王静霞

副 主 编 赵 杰 马 林
     殷广涛 赵一新

执行主编 张  宇

编辑策划 王海英

责任编辑 耿 雪 张斯阳

特约编辑 王鹏飞

国际编辑 王鹏飞 吴江月 许劼

美术编辑 乔 伟

英文审校 孙小端 王超 李欣

编辑出版发行
   《城市交通》编辑部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532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141/U

邮发代号 80-175

国外发行代号 BM1828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纸质版定价 45.00元

电子版定价 50.00元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本刊特稿

  • 智能网联汽车交通指挥数字信号研究

    刘东波;华璟怡;顾金刚;司宇琪;高书涛;

    面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国家重大战略,基于智能驾驶对交通管控的数字化要求,提出一种道路数字空间指挥调度语言——交通指挥数字信号。通过平台侧与路侧两条管控路线协同的交通数字化交互控制模式,实现通行权实时分配信息及其预期时变特征向智能网联汽车的精准传达,显著提升车辆在道路/车道通行权动态识别、超视距冲突风险感知和通行权变化预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有效保障交通运行的有序、安全与高效,同时优化驾乘体验的个性化与自主化。该数字信号技术路径已在无锡市“车路云一体化”试点中完成152个道路交叉口的规模化验证,实测实现百毫秒级车道级信号推送,并计划于2025年开展无锡市全域标准化应用示范。

    2025年03期 v.23;No.126 1-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存量时代的广州城市交通规划实践与创新专题

  • 广州城市交通规划40年:从定量探索到智慧治理的实践与创新

    景国胜;

    <正>1984年,广州市开展第一次居民出行调查,开启以定量研究为基础的现代交通规划。次年,以居民出行调查工作小组和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小组为班底,正式组建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现名为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大城市中最早成立的专门开展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工作的机构之一,标志着广州市城市交通研究进入系统化阶段。1993年开展第一轮综合交通研究,1997年完成首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1999年编制首版城市道路红线管控方案……40年来,扎根广州的交通人见证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交通研究从启蒙到繁荣的全过程,诸多交通规划和战略设想成为现实。本期10篇文章从国土空间与城乡融合背景下的道路优化,到区域一体化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模型实践,再到应对电动自行车新兴交通方式转变下的城市精细化治理,这些研究既是存量时代城市交通问题的缩影,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v.23;No.126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广州市主骨架道路红线规划管控策略

    邓毛颖;赵国锋;苑少伟;胡胜;

    作为衔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纽带,主骨架道路红线规划管控能够加强不同规划之间的传导和协同,实现对规划道路的标准化、精细化及系统化管控。阐述了不同规划体系下广州市主骨架道路规划管控要求,指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应更加注重主骨架道路规划的管控深度和空间保障,同时需要以主骨架道路红线为抓手,将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意图精准传导至控制性详细规划。基于广州市主骨架道路红线规划管控现状的梳理分析,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构建主骨架道路红线规划管控体系。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主骨架道路红线规划管控传导机制;2)构建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数据底座;3)制定主骨架道路红线调整规则。广州市实践表明,该体系能有效强化规划间传导协同,推动城市道路规划高质量发展,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规划目标。

    2025年03期 v.23;No.126 9-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风景道专项规划技术体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汪振东 ;杨建 ;李思雨 ;

    作为城乡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风景道是实现乡村经济、生态、文化价值重塑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探讨了乡村风景道专项规划特点,从规划目的、建设内容、功能属性和实施策略4个维度,深入分析了乡村风景道专项规划与既有交通规划的差异性。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乡村风景道专项规划技术体系:首先,通过分析乡村资源总体空间结构,构建“主线-支线-联络线”三级网络体系,形成城乡经济网络;其次,明确包含道路设施、配套设施和旅游产品在内的建设内容标准,提升服务品质;最后,基于乡村发展需求和设施现状,制定差异化实施计划,推动项目实施。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级乡村风景道网络有效串联了全市1 000多个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遗存和生态景观节点,连接6个区中心、32个镇中心,沿线设置6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基本实现15 min可达高速公路网络,显著提升了乡村地区的人流、物流集聚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3期 v.23;No.126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黄埔区交通治理模型开发及应用

    景国胜;宋程;吕海欧;陈先龙;

    交通治理模型是交通运营精细化决策分析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重要平台。通过辨析交通规划模型与交通治理模型的核心差异,基于数据感知—模型推演—治理决策—数据再感知的闭环逻辑,构建了广州市黄埔区交通治理模型体系的技术架构。宏中微观一体化交通治理模型能够分层协同推演城市交通发展态势,其典型应用场景包括道路交通运行监测与治理、交通管理决策支持、拥堵点治理与决策分析、道路建设工程全流程治理等。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显著提升了交通治理效能:宏观交通治理模型实现全路网饱和度日变监测,精准识别高饱和度道路交叉口的时空分布;中观交通治理模型有效仿真占道施工引发的交通拥堵动态演化过程;微观交通治理模型可进行交通组织方案对道路运行影响的车道级验证评估。

    2025年03期 v.23;No.126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电动自行车总量调控指标计算方法

    张杰华;郑淑鉴;熊文华;

    针对中国城市电动自行车数量快速增长引发的交通秩序混乱和安全管理问题,开展系统性的电动自行车总量调控指标计算方法研究。首先从城市交通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实施电动自行车总量调控的必要性和影响要素。其次,构建包含人口规模、出行方式和道路承载力3个维度的电动自行车总量调控指标体系,确立总量调控指标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典型城市案例分析,证实了3种计算方法具有显著的科学性与一致性,目标城市2035年电动自行车总量调控指标区间为:全市667~720万辆,中心城区385~420万辆。结果表明,实施该调控方案可使电动自行车无序增长规模降低15%~23%,为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量化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03期 v.23;No.126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电动自行车骑行空间治理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李健行;欧阳剑;

    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的同时,也引发了交通秩序与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城市交通治理的难点。广州市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频发,主要受非机动车道宽度不足、骑行规则不明确等因素限制。基于路权共享与资源再分配的理念,提出有限道路空间下的电动自行车骑行空间设计与交通组织方法,并在广州市中山大道开展试点。通过压缩1条机动车道增设非机动车道、试点设置外侧共享混行车道(采用物理隔离措施)以及精细化交通管理,中山大道改造路段晚高峰时段平均车速稳定在20.8 km·h-1,电动自行车在规范车道内骑行比例上升至约94%,道路运行秩序与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2025年03期 v.23;No.126 39-4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道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行驶特征识别方法及优化策略——以汕头市金砂路为例

    韩子韬;宋程;易斌;

    研究城市道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行驶特征能够为拥堵治理和渠化改善提供量化依据。受设施环境、交通量及驾驶人行为等因素影响,电动自行车在停驻等候、启动加速和通过交叉口3个阶段呈现显著差异性特征。基于无人机航拍数据,采用Data From Sky交通轨迹分析软件提取基础数据,建立了包括停驻面积、机动车启动延误、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和行驶轨迹膨胀度等关键参数的量化分析方法。以汕头市金砂路4个典型交叉口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停驻等候阶段,停驻数量与面积呈非线性函数关系;启动加速阶段,当等候区位于机动车前方时,电动自行车停驻数量与机动车启动延误显著正相关,每10辆电动自行车造成0.6~0.9 s机动车延误;通过交叉口阶段,电动自行车85%位速度为23.5 km·h~(-1),且行驶轨迹膨胀度呈先增后稳的变化趋势。

    2025年03期 v.23;No.126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微观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参数特征分析

    徐士伟;陈鹏;何鸿杰;宋程;

    微观仿真中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出行行为与设施服务时间参数标定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针对通勤型、枢纽型及特殊型三类车站,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采集与图像识别技术的参数调查方法,实现了车站内乘客行为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指标统计。以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例开展的精细化参数调查表明:三类车站呈现明显差异化特征,通勤型车站在设施服务时间方面表现最优;枢纽型车站不仅服务时间最长,且乘客携带大件行李的比例最高;特殊型车站的各项参数特征均介于前两类车站之间。通过对图像识别方法进行效率验证和仿真案例的应用分析,验证了该参数调查方法的有效性,为精细化仿真研究车站乘客行为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2025年03期 v.23;No.126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广州市第三代交通模型体系:框架构建与技术创新

    马小毅;张科;金安;宋程;陈先龙;

    在区域一体化与城市精细化治理背景下,广州市第三代交通模型体系突破传统模型的时空局限,为新时代交通治理提供定量决策工具。该模型体系以“数据-模型-应用”三级架构为核心,通过数据底盘实现区域一体化与交通治理两大模型子系统的动态交互。重点阐述区域一体化模型和交通治理模型的技术特征:区域一体化模型的建模范围从都市圈扩展至省域,交通网络建构从单一道路系统延伸至公铁网络,模型技术聚焦区域出行规律挖掘与需求预测,应用场景也拓展至支撑城市互联互通和铁路枢纽群优化等;交通治理模型则突破了传统规划模型的局限,在交通网络建构方面人口数据颗粒度细化到建筑物,模型技术着重挖掘出行者活动稳定性特征,应用场景涵盖职住关系动态监测、拥堵点治理、复杂立交节点施工交通疏解等。实证表明,该模型体系实现了从宏观战略到微观场景、从规划编制到动态治理的全流程覆盖。

    2025年03期 v.23;No.126 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先验视角的居民出行调查抽样和扩样仿真研究

    陈先龙;马毅林;宋程;陈嘉超;

    为验证居民出行调查加权扩样模型的效果,从已知总体的先验视角研究样本代表性和扩样结果可靠性。构建了由居民出行调查样本组成的小型总体数据集和基于活动模型出行活动仿真结果的大型总体数据集,设计并搭建可重复验证的实验平台,模拟居民出行调查抽样和扩样过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抽样率对出行距离分布存在影响,抽样率越低,平均出行距离波动越显著,同时揭示了加权扩样模型扩样系数的分布规律。仿真实验发现:加权扩样会降低平均出行距离,推测其原因为出行距离呈左偏分布,并基于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构造出行距离数据集验证了这一猜想。实证分析显示:针对小型总体和大型总体数据集,即便抽样率达30%,扩样加权方法仍无法还原高质量的出行OD矩阵。最后指出,居民出行调查本质是小样本特征调查,可作为交通模型构建与校验的基础数据,其扩样结果不宜直接用于城市出行活动空间分布分析。

    2025年03期 v.23;No.126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与通行能力分析——以粤港澳大湾区典型高速公路为例

    罗芷晴;林培群;陈海伟;

    掌握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与通行能力影响因素是提升路网运行效率的关键前提,但传统分析方法存在数据应用局限性,难以准确评估不同路段通行能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高速公路ETC门架系统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成式对抗网络(GAN)补全缺失交通量数据,从周期性、波动性、均衡性和瓶颈特征等维度解析交通流时空规律。通过引入车速离散度确定速度阈值,并构建二阶段速度-流量关系模型,从而建立基于ETC门架系统数据的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典型高速公路的案例研究表明:大湾区高速公路交通量存在周期性变化,但时空分布呈现不均衡性;在限速条件下,近城路段通行效率更高,且稳定运行环境下通行能力存在超过10%的提升潜力;对于混合交通流,货车比例对通行能力产生先提升后降低的作用过程,在高峰时段将货车比例控制在21.5%以内将有助于提升高速公路运行效率。

    2025年03期 v.23;No.126 8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规划设计

  • 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架构兼容一体化规划方法——以深圳技术性都市圈为例

    李锋;周金健;王晓;覃矞;龙俊仁;袁裕民;

    建设轨道交通引领的现代都市圈是新时期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关键。都市圈出行与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化,需要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通过差异化运营和服务兼容来满足,这要求从都市圈发展角度完善区域轨道交通体系。针对既有相关都市圈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架构规划的不足,借鉴东京都市圈多层次网络布局与多样化运行组织经验,梳理面向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法的目标调整与总体思路,提出基于都市圈并扩展至城市群的包含多层次服务与空间结构协同、服务层次组合与跨层兼容、走廊线路兼容配置、分功能定量校核等技术要点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架构兼容一体化规划方法。最后,以深圳技术性都市圈为例进行方法应用验证。

    2025年03期 v.23;No.126 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客流特征分析

    陈培文;秦国栋;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精准剖析客流特征对其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建立多项Logit客流分配模型,从时空分布、网络、线路、换乘车站等维度系统分析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客流特征。研究发现,模型计算精度达到99.86%,结果可靠。重庆市超大空间尺度的城市特征形成了超长距离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但网络有效里程和服务范围折减严重,导致客流效益降低。早高峰时段全网客流断面分布呈向心集聚态势,整体客流效益良好,但换乘客流在关键线路、车站和通道上高度集中。建议未来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坚持“服务优先,兼顾引领”的原则,将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集聚,并通过打通网络断头路、增强穿山跨江通道能力、新建线路接驳低效益既有线,以及优化换乘车站布局等方式,实现既有网络提质增效的目标。

    2025年03期 v.23;No.126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出行服务

  • 基于生活圈的盲人出行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曾献君;邱晓雷;黄颖敏;万千红;程斌;刘迪雅;

    为突破既有研究单一供给视角的局限,基于生活圈视角构建包含设施建设、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3类供给要素的盲人出行服务体系框架,以提升盲道使用率和推动盲人友好型城市建设。以福州市为例,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系统分析盲人个体属性、出行特征及服务体系现状。研究发现:当前盲人出行呈现意愿强烈与服务供给不足的显著矛盾,具体表现为盲道设施空间的配置失衡、助盲技术的结构性矛盾、社会服务的时空非连续性等问题。根据盲人出行距离的圈层特征,将生活圈划分为5分钟居住邻里、10分钟工作休闲和15分钟完整公共活动3个层级。最后提出具体建设策略:构建全域畅联的盲道网络、建设多级智慧交互助盲信息平台和构建多主体协同服务机制,并针对不同生活圈制定差异化的要素配置方案。

    2025年03期 v.23;No.126 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思辨争鸣

  • 降雨对私人汽车用户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动态

    查文斌;

    选取来自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以概述形式对城市交通理论方法、实证分析等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介绍,旨在增强城市交通业界和学界对国际学术动向和研究热点的关注,促进学术交流。《降雨对私人汽车用户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以巴西圣保罗市为例》一文基于大规模交通监测数据集,采用多项逻辑模型对私人汽车用户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出行路径选择行为进行建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对出行路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在出行规划时,私人汽车用户会根据出行距离感知平均降雨量的影响;在出行路径的特定路段,私人汽车用户会权衡局部强降雨可能带来的行程延误或风险,从而调整出行路径选择;即使短途出行,私人汽车用户在出行路径决策时仍会考虑降雨量对出行时间的影响。

    2025年03期 v.23;No.126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交通学任重道远——点评《城市交通学研究方法(第2版)》

    汪光焘;魏贺;

    <正>中国城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城市交通学界、业界热议三大话题:1)交通支撑引导城市发展与更新,承载都市圈、城市群培育,如何理解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要求;2)如何迎接科技创新、产业迭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新机遇;3)城市交通供需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诉求,特别是在财政紧缩和公交客流持续走低态势下,如何调整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路径;如此等等。

    2025年03期 v.23;No.126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

  • 交通资讯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市更更新新行行动动的的意意见见》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意见》提出8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2025年03期 v.23;No.126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