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主  编 王静霞

副 主 编 赵 杰 马 林
     殷广涛 赵一新

执行主编 张  宇

编辑策划 王海英

责任编辑 耿 雪 张斯阳

特约编辑 王鹏飞

国际编辑 王鹏飞 吴江月 许劼

美术编辑 乔 伟

英文审校 孙小端 王超 李欣

编辑出版发行
   《城市交通》编辑部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532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141/U

邮发代号 80-175

国外发行代号 BM1828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纸质版定价 45.00元

电子版定价 50.00元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本刊特稿

  • 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理论构架与方法初探

    汪光焘;陈小鸿;叶建红;李晔;张华;

    城市交通治理是提升国家及城市治理能力的战略需求和具体抓手。以交通服务为对象、权益关系为内核、大数据为支撑,构建面向多元主体"价值-信任-合作"新型关系的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理论架构和方法,提升交通服务共建、共享、共治水平。聚焦城镇化国家战略、公交优先现实困境、共享交通服务创新三类重点场域,提出三类交通协同治理模式:城市群主体形态下城际交通多行政主体协同治理、公共利益与资源配置效率同步提升的政府-企业协同和企业间协作的公共交通优先治理,以及面向城市多元共享出行集成的政府-公众-企业协同治理。提出基于大数据和社会实验揭示各类交通主体利益驱动与行为响应机制的方法,建立法治化治理对策与信息化赋能工具。

    2020年02期 v.18;No.95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引用频次:41 ] |[下载次数:1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儿童通学交通专题

  • 城市,请别忽略一米高度的美好

    司马晓;

    <正>儿童与城市: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城市,因人而生,因人而兴。从城市为了防卫和交易而兴起,到近现代城市逐渐演进为社会经济综合体,城市与人类的关系日益密不可分。在中国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是属于人民的,也是属于儿童的,儿童是不应被忽视的城市的主体。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的统计,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镇中,其中18岁以下的儿童超过10亿人。在可预见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儿童将生活在城市中。

    2020年02期 v.18;No.95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德国促进儿童独立上学的城市交通规划与教育

    刘涟涟;陈飞;蔡军;

    独立上学对儿童成长发展极为重要。针对德国儿童友好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促进儿童独立上学的行动与措施,以及城市交通教育与培训展开细致阐述与案例说明。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基于日趋完善的非机动交通和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和法规保障,通过联邦与地方政府、交通与警察部门、民间组织与企业、学校与家庭等多方的共同支持与合作,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儿童上学道路安全保障措施,并构建了系统的儿童出行教育与培训体系。借鉴德国促进儿童独立上学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与教育经验,将有助于中国尽快建立促进儿童友好的城市交通体系。

    2020年02期 v.18;No.95 1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5K]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1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二孩政策下学龄儿童通学出行行为及优化策略

    张蕊;许伊婷;汤优;刘阳;郝嘉田;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学龄儿童数量增加、家庭结构产生变化,导致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及家庭决策更为复杂。结合RP和SP调查,对未来二孩家庭学龄儿童通学出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结构方程原理,构建以家庭为决策单位的学龄儿童通学出行行为模型,研究通学出行决策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学龄儿童的年龄及交通安全认知、通学距离及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父母通勤属性是影响接送决策的关键因素;通学距离、公共交通便利性、出行环境安全性以及接送决策是影响儿童通学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调查和模型结果,从城市规划管理、交通系统发展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优化通学交通结构、减轻城市交通负荷。

    2020年02期 v.18;No.95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环境整治——以北京市副中心两所学校为例

    费晨仪;姜洋;赵旭阳;詹懿琳;

    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背景下,学校周边交通环境整治尤为重要。以北京市副中心史家小学通州分校、玉桥中学两所学校为例,通过场地调研与部门访谈,识别玉桥东路、梨园中街、梨园北街等重点通学路径,分析发现校门前交通秩序混乱、非机动交通环境缺少精细化设计、缺少相关标志等问题。针对现状问题,制定分离机非流线、改善行人过街、压缩机动车空间和增设标志标线等整治策略,并提出保障项目落地实施的措施建议。

    2020年02期 v.18;No.95 37-4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5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学区外小学生通学定制接送车交通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为例

    龚迪嘉;张嘉慧;

    优质教育资源小学的生源分布远超学区范围,高比例小汽车接送引发的校园周边通学时段常发性交通拥堵、环境品质下降、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不容忽视。以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学生定制接送车服务为例,探求低碳、公平、高效、可推广的小学生通学出行方案。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该交通模式的运营机制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以较低的成本为学区外学生提供了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服务,实现了交通公平与效率的双赢以及环境的正向改善。基于模式推广潜在问题的分析,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构建、定制接送车线路设计和运营管理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环境重塑等维度提出优化方案。

    2020年02期 v.18;No.95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新技术手段的通学路交通环境安全性评估——以北京市为例

    韩治远;费晨仪;陈宇琳;姜洋;

    通学路交通环境质量关乎青少年群体上下学的基本出行,对其开展安全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开源数据挖掘集成五环快速路范围内391所中小学的通学路交通环境数据,利用新媒体公众参与平台"路见"获取1 722份公众提案数据。进一步从客观和主观视角构建物理性安全指数和感知性安全指数相结合的通学路交通环境安全性评估体系。实证分析发现:位于城市核心的西城区和东城区通学路交通环境的安全性最高,海淀区和朝阳区次之,外围丰台区最低;超过1/4的学校存在多处安全隐患,占道停车和过街设施不足是引发通学路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

    2020年02期 v.18;No.95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1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规划设计

  • 高铁网络化背景下普铁与城市的冲突与协调

    郝媛;徐天东;伍速锋;

    随着高铁网络逐渐完善,在高铁、普铁共存的复合型通道上,普铁的功能逐渐发生分化,包括客货兼顾、以货为主、全部货运等。普铁与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功能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冲突,或是使原有冲突更加严重。首先分析高铁开通和逐渐成网对普铁的影响,提出普铁运输面临的三个问题:普铁与城市空间的冲突、普铁对货运系统的支撑和普铁专用线的优化利用。针对三个问题,通过案例形式总结普铁线路和城市功能的特征及匹配性,并分类别提出解决思路。

    2020年02期 v.18;No.95 67-7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构建活力街道、创造美好生活——杭州市街道设计与实践

    刘欣;

    街道设计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构建活力街道、创造美好生活是杭州市街道重塑的目标。结合当前街道设计发展的理念,回顾进入21世纪后杭州市街道设计与改造的实践历程,总结各阶段的问题与经验。杭州市在街道改造过程中经历了从单一的道路工程向完整街道改造的转变过程,其街道改造的亮点是关注步行与骑行空间和街道文化。以湖滨步行街区和延安路为例,展望G20峰会后、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以世界名城为目标的杭州在街道设计与实践中的新探索。

    2020年02期 v.18;No.95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1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京都市步行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

    毛海虓;商静;张毅;

    日本京都市拥有良好的绿色出行传统,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建设。2010年,京都市发布《"步行城市·京都"宪章》和《"步行城市·京都"综合交通战略》,旗帜鲜明地宣布要打造步行城市,并着力从城市建设、交通模式转型等多个方面予以实质性推动。京都市建设步行城市的主要特点包括:社会价值引导与政府建设计划并重;空间、生活、交通三个维度协同共建理念;以示范项目带动政策整体推进的实施方式;长效运转的体制机制是建设成功的根本保障。京都市的成功经验包括:拥有可步行的道路网络本底;拥有民意支持的社会基础;以严谨的方案论证与周详的方案设计为技术保证;注重多模式协同;物质与社会建设并重;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程序作为制度保障。京都市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城市以人为本的规划管理提供借鉴,尤其是以步行化为抓手实现城市功能再造和交通模式转型。

    2020年02期 v.18;No.95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4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基于面域的骑行性测评体系比较研究

    张磊;鲍培培;张磊;

    在全球持续关注骑行交通的形势下,对城市骑行环境的评价也成为发展绿色交通的关键,然而中国尚无统一的测评体系来评价城市的骑行性水平。对美国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基于面域的骑行性测评体系——城市骑行指数和PFB城市评级进行详细对比研究。深入分析和比较两种测评体系的评价目的、标准和应用场景,总结两种测评体系的特征和差异。最后,结合中国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特征和城市环境特点,对制定基于网络和数据分析的面域骑行性测评体系提出相应建议。

    2020年02期 v.18;No.95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治理

  • 无车发展阶段及实践

    耿雪;张斯阳;张宇;王海英;

    在城市经历了过度依赖小汽车带来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负面效应后,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无车发展路径和措施。伦敦大学学院劳伊德·赖特提出的无车发展图谱,从有限的示范实验到长期的绝对禁用,体现了城市对小汽车使用的不同限制程度。分别从小汽车瘦身、无车活动、街区改造、无车城市四个方面分析无车发展特征。阐述中国台北、丹麦哥本哈根、西班牙马德里、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城市在无车日活动、步行街区改造、小汽车限制区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及成效。最后指出,无车发展需要转变理念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20年02期 v.18;No.95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方法

  • 传统干路与单向二分路通行能力和延误对比

    苏镜荣;唐翀;程德勇;

    单向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有效和可行的措施之一。有必要对单向二分路的通行能力和延误进行定量分析,客观评估单向二分路的实施效果和应用前景。引入等效交叉口概念,采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10)的方法,分别对双向4车道、6车道和8车道三种不同等级的传统干路交叉口与采用单向二分路后等效交叉口进行对比,并通过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传统干路采用单向二分路后,等效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提高约31%~40%;当传统干路交叉口饱和度小于0.8时,等效交叉口的延误可减少42%~62%;当传统干路交叉口饱和度大于0.8时,等效交叉口的延误减少效果将更加明显。通过仿真对延误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误差不超过10%,说明计算结果可靠有效。以双向6车道传统干路交叉口为例,仿真显示采用单向二分路后等效交叉口的尾气排放量(CO,NOX,VOC)和燃油消耗量下降规律相同,均下降45%~59%。因此,单向二分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2020年02期 v.18;No.95 110-11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自动驾驶车辆安全调速方法

    龚龑;鲁啸;

    在普通汽车与自动驾驶车辆混合行驶的道路网中,自动驾驶车辆视觉系统的辨识能力对交通安全至关重要。根据自动驾驶车辆视觉系统基本结构,分析其与人视觉的能见度差距。模拟驾驶人调速算法被证明在恶劣的天气下(包括低能见度时)优于自动驾驶车辆的两个典型调速算法,但是分析发现自动驾驶车辆采用模拟驾驶人调速算法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提出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安全调速算法,解决了自动驾驶车辆和驾驶人驾驶普通汽车之间视觉差距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为比较这两种算法的安全性,建立低能见度时视觉差距导致交通事故的道路网模型。该模型分三个阶段描述了从导致交通事故至局部道路网瘫痪的全过程。最后,建立道路网事故发生概率和平均瘫痪时间两个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自动驾驶车辆采用模拟驾驶人调速算法引发交通事故率较高,而采用基于CPS的安全调速算法则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2020年02期 v.18;No.95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

  • 交通资讯

    <正>国内瞭望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5类指标。按照突出重点、群众关切、数据可得的原则,注重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结果性评估,分类细化提出22项具体指标。

    2020年02期 v.18;No.95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_读书

  • 《站城一体开发——新一代公共交通指向型城市建设》解读

    黄黎晨;

    <正>写在前面日本作为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超高的岛国,在战后的现代化浪潮中,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得益于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日本避免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在站城一体化开发的实践中,日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公共交通与土地一体化开发之路,有效降低了居民对机动车的依存度,在出行需求居高不下的同时仍能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

    2020年02期 v.18;No.95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通向未来的儿童友好通学路

    <正>通学空间是学龄儿童接触社会和自然的重要场所,涵盖学校周边空间、通学路径空间、社区周边空间等。优化儿童通学空间的核心是以创建儿童友好通学路为抓手,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动车对儿童出行安全的影响;重点打造安全、趣味的通学路径,从儿童视角和需求出发构建通学路的空间环境品质;根据儿童的行为能力和活动喜好对出行路径选择、道路连续性、道路交叉口、标志标线等进行精细化设计。从城市交通系统发展角度优化通学交通结构:便利、高效和无障

    2020年02期 v.18;No.9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交通》杂志征稿启事

    <正>《城市交通》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提高学术论文的传播效率和利用价值、推进期刊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本刊进行新型出版模式探索。除出版印刷版传统学术论文外,还增加了增强论文和数据论文等数字化新型出版形式。自2019年起,新增规划设计、交通治理、出行服务、理论方法等栏目。传统论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具有科学性、首创性和逻辑性。文稿以5 000~7 000字为宜,图、表需标注中英文名称;正文前应列有中英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中文摘要约300字;如论文属于基金项目,需注明基金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以及项目编号;参考文献需在文后按顺序编码制列出,并在文中引文处用"[]"标明。

    2020年02期 v.18;No.95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