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主  编 王静霞

副 主 编 赵 杰 马 林
     殷广涛 赵一新

执行主编 张  宇

编辑策划 王海英

责任编辑 耿 雪 张斯阳

特约编辑 王鹏飞

国际编辑 王鹏飞 吴江月 许劼

美术编辑 乔 伟

英文审校 孙小端 王超 李欣

编辑出版发行
   《城市交通》编辑部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532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141/U

邮发代号 80-175

国外发行代号 BM1828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纸质版定价 45.00元

电子版定价 50.00元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本刊特稿

  • 科学推进北京交通发展 努力建设“公交城市”

    刘小明;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大城市的交通发展经验,从初期的大规模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到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再到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应用以及对绿色交通的关注,指出只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辅之以需求管理政策才能解决交通、环境、能源等问题。在分析北京交通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成效基础上,探讨了"公交城市"的发展模式,明确了"公交城市"的内涵以及必须体现人文、科技和绿色的理念。最后,提出建设"公交城市"的相关措施,包括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构建物流配送体系、推进交通文明建设等。

    2009年06期 v.7;No.3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2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锐思评论

  • 低碳交通与世博契机

    陆锡明;邵丹;

    <正>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亟待人类共同努力来解决的严重问题。为响应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原则和承诺,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2009年06期 v.7;No.33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绿色交通与新加坡的实践专题

  • 专题导读

    本刊编辑部;

    <正>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与新加坡交通学院于2009年9月2—3日在清华大学组织召开了"发展中城市的绿色交通——中国、新加坡及世界优秀范例国际研讨会"。英国里兹大学教授兼世界交通大会学术委员会主

    2009年06期 v.7;No.33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孔令斌;

    从城市发展受到的制约、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人口阶层分化等方面,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的变化。阐述当前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和交通运行状况,指出由于出行需求膨胀、交通拥堵加剧,导致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介绍了国家层面以及各城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机动车排放管理、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进行交通体制与机制改革等。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例,阐述特大城市的绿色交通行动、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009年06期 v.7;No.33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引用频次:38 ]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欧洲绿色交通发展经验

    Anthony D May;蒋中铭;

    首先探索了绿色交通涉及的因素,指出可持续交通层面下的政策目标。对实现这些目标可以采取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包括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交通政策的干预。基于欧洲经验,总结了交通政策的效果和作用,包括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交通管理、运营措施、信息和宣传、费用等。最后,针对实施交通战略过程中存在的体制、可接受性、财政三方面的阻碍提出建议。

    2009年06期 v.7;No.33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

    陆化普;

    围绕如何实现绿色交通的问题,首先辨析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内涵,相互联系与区别。探讨了绿色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以及规划原则及要点,指出应注重绿色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提出从调整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实施公交优先、完善道路网络、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到改变出行者观念与行为等方面推进绿色交通的措施建议。最后,指出未来城市与城市交通的理想模式,即"生态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主、自行车和步行为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2009年06期 v.7;No.3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引用频次:328 ] |[下载次数:6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城市形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上海实例研究

    潘海啸;沈青;张明;

    了解交通行为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是创造和引导绿色交通的必要前提。通过收集居民出行行为、社会经济特征和城市形态特征等方面的数据,对上海4个街区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探讨街区设计特征与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传统街区有利于短距离出行和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指出我国一些大规模社区的开发模式与目前鼓励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相去甚远,因此规划人员应重视传统的有利于自行车和步行的街区模式设计。

    2009年06期 v.7;No.33 28-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引用频次:132 ] |[下载次数:2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加坡交通需求管理的关键策略与特色

    罗兆广;

    针对新加坡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新加坡减少汽车使用量和增加公共交通使用量的一体化交通政策,以及限制车辆拥有和管理道路使用的交通需求管理框架。重点分析了两个典型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限制区域执照系统和公路收费系统,探讨了两个系统的目标、运作、实施效果,并将其与其他城市的公路收费系统进行对比。研究显示,以需求管理为导向的一体化交通政策有效地解决了新加坡交通拥堵问题,对新加坡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009年06期 v.7;No.33 33-3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4K]
    [引用频次:70 ] |[下载次数:1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莫欣德·辛格;

    在满足居民人口增长变化对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提出的需求同时,新加坡正面临着提高城市环境宜居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从三方面阐述了今后10~15年内塑造新加坡道路交通系统的政策与发展策略:一是通过扩展轨道交通、提高公交网络的整合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二是利用公路收费等手段限制车辆拥有与使用;三是建设无障碍设施以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帮助。最后,介绍了新加坡在提倡以人为本,鼓励公众参与,打造获得公众支持的道路交通系统等方面已经进行的工作。

    2009年06期 v.7;No.33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9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黄继英;黄琪芸;

    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

    2009年06期 v.7;No.33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9K]
    [引用频次:44 ] |[下载次数:2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加坡推动公路安全和畅通的管理经验

    李志超;蒋中铭;

    探讨了新加坡交通警察局在管理道路过程中采用的执法、合作和教育三种策略。介绍了"巡逻队"和"事故调查与违法报告处"两个执法部门的职责及采用的先进设备。分析了新加坡交通警察局的合作伙伴如陆路交通管理局、汽车协会、媒体等机构在道路管理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展示了新加坡开展的各种道路礼仪教育活动,如公路安全宣传、反酒后驾车运动等。通过三种策略的实施,新加坡道路死亡率有所下降。

    2009年06期 v.7;No.33 50-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规划

  • 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

    陆化普;张永波;刘庆楠;

    我国城市步行交通系统问题日益凸显,亟须探索符合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步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三个层面阐述了步行系统的规划方法和规划要点。宏观层面,解决步行交通系统的连续性问题,结合步行分区和集计模型考虑步行主出行链的出行需求;中观层面,考虑不同类型步行子系统中的次出行链;微观层面,结合非集计模型考虑步行支出行链的行人随机行为。最后,指出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2009年06期 v.7;No.33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引用频次:97 ] |[下载次数:20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

    冉江宇;过秀成;陈永茂;

    在回顾已有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泊位供给和需求重新进行分类,明确了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的重点。着重探讨了交通政策、泊位共享策略两个因素对停车需求的影响,明确了二者在停车需求预测流程中的作用。结合综合交通规划预测数据,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为例,运用这一思路对其泊位需求进行预测,得到不同分区的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泊位需求数量。

    2009年06期 v.7;No.33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

交通工程

  • 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探讨

    段树明;王卫平;许明;

    针对目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过程中过分强调人工化的景观环境、忽视道路实际功能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对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理解,指出存在装饰性过度、技术性过度、功能性过度三方面的问题。分析造成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原因,包括过分强调视觉"冲击"、外来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及忽视人性化。最后提出通过"人性化"的适度设计、建立道路景观设计规范体系,避免过度设计,创造优美且实用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

    2009年06期 v.7;No.33 66-7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五路环形交叉口交通量卡片调查法

    仲小飞;马健霄;马亮;

    为了系统而简便地获取5路环形交叉口分流向的交通量,在分析传统的记录车牌号法和交织断面调查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5路环形交叉口交通量的卡片调查法。调查方法为利用不同颜色的卡片标记从某一进口流向其他出口的抽样车辆,计算右转交通量的理论比例;记录所有进出口交通量和右转交通量,得到右转交通量的实际比例。根据调查量求解约束方程,可得到各进口分流向的交通量。以南京市新庄立交为例,运用该方法调查,计算底层平面环形交叉口各进口分流向的交通量。结果表明,在抽样率为5%时,右转交通量理论比例与实际比例的最大误差为9.16%。

    2009年06期 v.7;No.33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智能交通系统

  • 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自动判别解决方案

    林瑜;高霄;沈峰;杨中良;

    为满足社会公众对实时交通状态信息发布服务的需求,对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自动判别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快速路交通状态判别指标、判别标准及空间对象进行分析,选取平均行程车速作为快速路交通状态的判别指标。设计了交通状态自动判别软件构架,对平均行程车速实时估计算法模块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研究成果开发的快速路交通状态自动判别系统软件已经应用于上海市快速路监控中心。对软件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道路交通状态判别平均精度达到95%以上。

    2009年06期 v.7;No.33 76-8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私家车出行者ATIS信息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杨智伟;赵胜川;

    私家车出行者对ATIS信息的选择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展大连市私家车出行者ATIS信息需求意向调查,以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累积Logit模型理论为基础,对ATIS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同时引入出行者性别、年龄、收入水平、交通补助情况等特性变量,建立私家车出行者ATIS信息选择模型。模型标定结果显示,私家车出行者个人特征与ATIS信息特性对ATIS信息选择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私家车出行者主要关注与出行质量相关的信息,收入水平、交通补助、驾照保有情况等对私家车出行者ATIS信息选择意愿影响显著。

    2009年06期 v.7;No.33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_交通资讯

  • 交通资讯

    <正>国内瞭望Domestic Briefs《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发布历时两年研究编制的《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日前正式发布。报告在全面评估中国城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呈现的五大新趋势以及面临的五大矛盾。

    2009年06期 v.7;No.33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_读书

  • 读书

    <正>未来美国大都市:生态·社区·美国梦本书是关于美国大都市的讨论,这一概念是涵盖城市、郊区及其自然环境的总和。在美国的都市地区,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压力程度正接近危机的边缘,本书提出了城市建设模式的根本转变。除了指明城市规划的新方向,还详细介绍了如何

    2009年06期 v.7;No.33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_协办单位

2009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