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主  编 王静霞

副 主 编 赵 杰 马 林
     殷广涛 赵一新

执行主编 张  宇

编辑策划 王海英

责任编辑 耿 雪 张斯阳

特约编辑 王鹏飞

国际编辑 王鹏飞 吴江月 许劼

美术编辑 乔 伟

英文审校 孙小端 王超 李欣

编辑出版发行
   《城市交通》编辑部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532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141/U

邮发代号 80-175

国外发行代号 BM1828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纸质版定价 45.00元

电子版定价 50.00元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本刊特稿

  • 建国60周年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

    全永燊;潘昭宇;

    回顾建国以来不同阶段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方法以及实践历程。结合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指明城市交通规划在理论与方法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强调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交通与城市发展协同互动关系及出行结构的优化调整两大战略作为交通规划的主要着眼点,并以信息化作为技术支撑,继续推进交通规划技术方法的革新。

    2009年05期 v.7;No.3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引用频次:52 ] |[下载次数:1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锐思评论

  • 城镇密集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争鸣

    孔令斌;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镇密集地区的发展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估计未来我国将有60%~70%的城镇人口生活在城镇密集地区。"城际轨道交通"以其便捷、快速、大运量的显著客运交通优势,理应融入城镇密集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成为大尺度城镇空间重要的交通设施和客运交通组织方式。

    2009年05期 v.7;No.3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专题

  • 城市物流设施用地规模控制研究

    曾海川;王岳丽;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规划中缺少物流用地的分类及控制指标,造成物流设施面积过大、土地和资金资源浪费等问题,对物流设施用地规模控制进行研究。首先明确了物流设施分类,指出需要对社会公共物流设施进行用地控制,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探讨了根据规范经验值和城市货物运输量两种方法计算物流设施用地规模的具体步骤。以武汉市为例,利用这两种方法预测2020年公共物流设施总占地面积为20.4km2。最后,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物流设施布局提出相关建议。

    2009年05期 v.7;No.32 8-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铁路物流园区选址规划方法

    张晓东;潘华;万涛;

    阐述了铁路物流园区的概念和特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其选址规划的基本思路。构建了选址规划方法体系,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和基于需求势能理论的离散选址方法确定选址方案。提出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车站作业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地区支撑条件和环境支撑条件4大类。最后,以北京市为例,提出铁路物流园区选址规划方案,其结果与北京市物流及铁路发展规划基本吻合。

    2009年05期 v.7;No.32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4K]
    [引用频次:39 ] |[下载次数:1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物流园区需求预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刘秉镰;杨明;

    针对目前物流需求预测中主要采用的回归分析方法和时间序列模型存在的缺陷,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城市物流园区规划中的需求预测问题。对物流园区系统内部要素作用机制以及与外部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将物流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物流供给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两类,并探讨了这两类因素与物流需求之间的反馈。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城市物流园区需求预测模型,将物流需求、物流供给能力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三者的动态关系纳入其中。指出物流需求预测不仅要考虑当前的资源情况和经济水平,还要用动态的眼光进行系统分析。

    2009年05期 v.7;No.32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引用频次:44 ] |[下载次数:1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国外物流节能减排措施综述

    叶蕾;麦强;王晓宁;安实;

    为提高我国物流节能减排能力,促进高效、循环、环保型物流服务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从制定环保法律、推动多式联运、推广节能方法、开展物流管理及技术创新、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总结了美国、欧洲、日本物流发展中有关节能减排的措施及成果。最后指出,我国物流业在注重某个作业环节上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应加强对整个物流系统节能减排方法的探讨,制定适合我国物流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2009年05期 v.7;No.32 27-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发展战略

  • 上海综合交通模式及发展战略规划

    陆锡明;顾煜;

    研究回顾近30年上海市城市交通发展特点、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综合交通战略规划思路及实际应用的转变。探讨了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并展望了未来30年上海市综合交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提出了符合城市特点的海、空国际枢纽战略,公路、铁路均衡战略,公交优先战略和综合交通协调战略。

    2009年05期 v.7;No.32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规划

  •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模式选择

    边经卫;

    从土地使用功能、开发强度、沿线土地价值、城市用地布局及地区经济活力5个方面阐述了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包括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发展轴形成、带动城市中心区和副中心区发展3个方面。探讨了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模式,主要有轴向、组团式、主轴—网络状3种。最后,指出大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的特征,借鉴主轴—网络状模式。

    2009年05期 v.7;No.32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引用频次:135 ] |[下载次数:1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城市交通的互动关系

    杨少辉;马林;陈莎;

    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生长演化机制,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的互动关系。将城市空间结构的生长演化归纳为城市外部空间扩张和内部结构调整两个方面,指出二者均与城市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外部空间扩张依赖于交通工具的改进和出行方式的转变,内部结构调整借助于相关区位交通条件的改变。论述了城市空间的生长演化与城市交通互动关系的核心是可达性,并由此论述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机理。

    2009年05期 v.7;No.32 45-4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6K]
    [引用频次:70 ] |[下载次数:1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芝加哥中心区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

    龚星星;

    介绍了芝加哥中心区交通规划建设情况,重点从道路网络、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解读中心区交通体系,分析其交通出行特征以及所采取的交通发展策略。总结中心区交通发展的经验,认为解决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立体化的道路网络,倡导多元化交通方式,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2009年05期 v.7;No.32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1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芝加哥大都会地区货运政策与规划

    王岳丽;曾海川;

    随着芝加哥地区在全球化经济中的日趋活跃,现有货运政策和货运设施在应对随之剧增的货运需求时日见乏力。围绕"芝加哥大都会地区2020"编制的《芝加哥大都会地区货运规划——物资与运输》,从组织机构、政策制定、基础设施、资金筹措等方面分析货运系统发展的相关措施。最后,指出这一货运规划的特色在于,并不是简单地论述增加货运通道、拓展货运中心等内容,而是注重货运规划的综合性,倡导多方协调与合作。

    2009年05期 v.7;No.32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8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公共交通

  • 以乘客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公交服务设计导则

    金凡;张建武;

    针对城市政府如何在有限的财政投入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向乘客提供所需公交服务的问题,提出应以乘客需求为导向,制定一部城市公交服务设计导则。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探讨导则制订过程的4个层级,即总目标、分目标、指标和细则。针对武汉市公交服务设计导则的制订,以公交线网结构、公交服务水平、公交车辆最高乘载率、公交车辆生产力、公交服务可靠性、公交运输系统角色几个分目标为例,分别讨论了其对应指标和细则的具体内容。

    2009年05期 v.7;No.32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公交中途站合理规模研究

    张晓达;景啸;

    泊位数与可容纳公交线路数的确定是公交中途站优化设计的重要部分,但国内外相关研究还不成熟。根据武汉市实际交通状况,改进了排队论计算模型,提出确定公交中途站泊位数与可容纳线路数关系的计算方法。以武汉市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可超越前车进出站和依次进出站两种情况的可容纳线路数进行计算,建议可超越前车进出站时,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7~20条;依次进出站时,直线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3个,可容纳线路数为9~11条,港湾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3~16条。

    2009年05期 v.7;No.32 68-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考虑用户偏好的有轨电车景观研究

    李娜;陈小鸿;熊文;

    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有轨电车建设中的道路景观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模拟评价法相结合,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社会背景的群体对道路景观的重视程度以及对道路景观的偏好。结果表明:在有轨电车建设中,使用者最重视的是污染问题,对道路景观的改善重视程度并不高,尤其是男性;道路绿化是影响景观的首要因素,而有轨电车供电接触网、轨道对景观的影响并不大;道路绿化形式中,使用者偏向于行道树+草坪的形式;雕塑小品形式中,园艺景观小品最受欢迎;有轨电车供电接触网和地面铺装形式中,最受欢迎的是没有供电接触网且为草地铺装。

    2009年05期 v.7;No.32 72-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2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交通工程

  • 城市交通走廊分流措施与设计模式

    胡亮;

    针对我国大城市存在不同性质交通流对走廊核心干路过度依赖的问题,提出路网分流和断面分流两种交通走廊功能保障措施,分别以上海市杨高路交通走廊和库里蒂巴西南交通走廊为例,剖析以这两种保障措施为核心的交通走廊设计要点。对城市发展轴交通走廊提出三种设计模式,对一般性交通走廊提出两种设计模式,分别探讨了每种模式的适用条件、设置要素、优缺点和实施保障要求。

    2009年05期 v.7;No.32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回归分析的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

    赵靖;白玉;杨晓光;

    针对以往交织区通行能力回归分析中缺乏较为通用的回归模型、导致模型设计盲目性较大的问题,以HCM2000中交织区通行能力建议值为基础,建立模型的基本形式。研究表明,双曲线模型可较好地描述交织区通行能力与交织区长度的关系,模型参数可通过对交织区类型、交织流量比、交织区车道数和自由流车速等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经检验,模型拟合度为0.918,平均误差为4.4%,说明模型可用且准确性较高。将模型应用于天津市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中,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移植性。

    2009年05期 v.7;No.32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逻辑的路径选择模型

    胡春斌;安实;王健;

    为有效解决路径选择行为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采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路径选择模型。用三角模糊数描述路径行驶时间,并建立一定的模糊规则,然后,用近似推理方法两两对比可选路径,在对比矩阵基础上计算各条路径的权重,即路径被选择的概率。最后,对路径选择模型进行算例应用,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09年05期 v.7;No.32 91-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

  • 交通资讯

    <正>国内瞭望Domestic Briefs截至2008年中国每百人拥有1.5辆私人轿车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轿车保有量达2 43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 947万辆,相当于每百人拥有1.5辆轿车。全国民用汽车1949年仅5万余辆,1978年达135.84万辆,2008年达5 099.61万辆。2008年,全国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86.79亿人次,是1949年的209倍,

    2009年05期 v.7;No.32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读书

    <正>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探微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是建筑科学史、建筑理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创新,其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建筑、园林和城市科学三个学科。钱学森用系统的观点将其分成两个层次,即把城市科学纳入"宏观建筑"(Macroarchiteeture)层次,建筑纳入"微观建筑"

    2009年05期 v.7;No.32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院30周年庆

    <正>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79年.隶属武汉市规划局,是国内成立最早、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规划设计单位之一,具有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建筑设计、工程咨询、市政设计等"四甲一乙"资质.主要承担市政府下达的指令性规划编制任务.同时为武汉和全国各地的政

    2009年05期 v.7;No.32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机动性,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交通出行创新实践竞赛

    <正>一、竞赛背景交通改善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及人们的就业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改善城市交通出行讲行了人规模的投资,用于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水平和提升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能力。

    2009年05期 v.7;No.32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主题 健康环保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

    <正>当一个孩子能骑着他的自行车,安全、轻松、愉快地到处穿行,这或许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魅力"——宜人的交通空间。步行交通不仅能改善环境质量,还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激活社区生活,促进街区商务,保持城市活力,良好的步行环境是宜居城市的标志。

    2009年05期 v.7;No.32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 “城市最好的街道”民意评选

    <正>"城市最好的街道"民意评选是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规定活动内容之一,城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征求民意、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由于本刊篇幅有限,特选取部分典型城市的优秀示例予以刊载。

    2009年05期 v.7;No.32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