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主  编 王静霞

副 主 编 赵 杰 马 林
     殷广涛 赵一新

执行主编 张  宇

编辑策划 王海英

责任编辑 耿 雪 张斯阳

特约编辑 王鹏飞

国际编辑 王鹏飞 吴江月 许劼

美术编辑 乔 伟

英文审校 孙小端 王超 李欣

编辑出版发行
   《城市交通》编辑部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532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141/U

邮发代号 80-175

国外发行代号 BM1828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纸质版定价 45.00元

电子版定价 50.00元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本刊特稿

  • 城市地下公共连通道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模式探究

    孙健;王敏;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城镇化进程步入存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实践。城市地下公共连通道(以下简称“地下连通道”)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载体,在拓展空间容量、提升环境品质和增强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规划实施面临空间布局模糊、权属界定不清、开发主体多元等现实挑战。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及片区案例,识别地下连通道规划实施的关键影响要素,构建“空间布局-权属界定-开发主体”三位一体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策略框架,并分类总结地下人行连通道和地下车行连通道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最后,从系统规划设计、完善制度框架和强化组织管理3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2025年04期 v.23;No.127 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城市交通系统韧性研究专题

  • 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韧性发展的理念与路径

    李瑞敏;

    <正>截至2024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特大及超大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与此同时,以超大及特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城市群或都市圈,正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各类潜在危机——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大规模风险,以及大型活动、异常事故等局部影响——对城市健康运行构成严峻挑战,亟须提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2025年04期 v.23;No.127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韧性研究进展

    刘庆;龚华凤;何易非;黄博亚;丁梦娇;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对保障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需求至关重要。如何确保其在受到外界冲击破坏时能够快速恢复基本功能和结构,是城市安全面临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综述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韧性的定义、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旨在为城市规划者、政策制定者及研究者提供全面的道路网络韧性知识框架,以提升城市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2025年04期 v.23;No.127 9-2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 ]
  • 城市复合公共交通网络韧性评估及恢复策略研究综述

    甄云竹;胡军红;杨茗舒;臧蕊;

    为应对扰动事件对城市复合公共交通网络的影响,从韧性视角出发,系统梳理国内外复合公共交通网络韧性评估与恢复的相关研究。在对复合公共交通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复合公共交通网络韧性的定义,从网络拓扑和乘客出行两个方面分析评价指标的作用、计算方法和阈值,并进一步探讨扰动事件下的恢复策略。研究表明,城市复合公共交通网络的研究近年受到广泛关注,并在模型构建、韧性评估和恢复策略3个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需加强理论支撑,探索更符合实际的复合公共交通网络模型构建方法与评估指标,并关注实际客流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交路共同作用下,级联失效对复合公共交通网络的影响。

    2025年04期 v.23;No.127 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面向抗灾韧性分析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模方法综述

    王海深;文力航;代磊磊;李瑞敏;潘鹏;

    抗灾韧性水平是衡量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针对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行高效建模是开展韧性分析的重要前提。从网络拓扑结构、依赖关系和韧性分析属性3个方面对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模方法进行文献综述,剖析在面向抗灾韧性分析的网络建模过程中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和构建的特殊性;归纳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抗灾韧性分析的重点关注场景;并对可靠度、易损性、恢复性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抗灾韧性分析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单元韧性分析属性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表明:面向抗灾韧性分析的单一交通基础设施子网络构建通常使用L-空间模型,并需要进行适应性拓扑调整和简化;多种交通基础设施综合网络通常基于超级网络模型或分层网络模型构建,而综合交通枢纽建模可采用离散式或聚合式模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依赖关系可用基于拓扑或基于网络流的方法在模型中体现。

    2025年04期 v.23;No.127 40-5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 日本城市道路韧性规划实践及启示

    赵洪彬;何江龙;卞长志;

    中国韧性城市规划体系尚处于构建阶段,城市道路韧性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韧性评价等理论层面,规划实践研究相对不足,对实际建设的指导作用有限。系统梳理日本城市道路韧性规划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包括统一流程标准、推进全国城市紧急运输道路网络划定、强化道路网络与自然灾害特征及应急防灾设施、应急管理措施的信息化关联等方面。进而提出中国城市道路韧性建设应重点推进以下方向:加快专项规划编制,统一技术标准;建立分级韧性道路网络体系,实现与应急保障设施点的有效衔接;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灾害风险数据;提升脆弱路段工程韧性,完善韧性交通管控机制。通过系统性规划引领,促进城市道路韧性水平的全面提升。

    2025年04期 v.23;No.127 51-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 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编制理念及策略

    韦千慧;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保障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包容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环节。总结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问题,包括规划引导不成熟、理念认知不足、设施建设缺乏统筹以及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从服务全体社会成员、建设及管理精细化、设施体系建设系统化和加强软环境建设4个方面阐释了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的编制理念。最后,提出目标引领、多层次建设体系构建、分类分区分期引导建设和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等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编制策略,强调构建包含6类共23个分项的管控要素体系,提出分类引导、分区施策、分期建设的实施路径,并明确分区分期的建设目标及要求。

    2025年04期 v.23;No.127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空间治理视角下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路径——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

    张新燕;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路径。揭示空间治理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逻辑联结,指出当前实施困境,包括空间治理尺度下沉不足、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缺乏贯通、弱势群体空间治理权缺失以及空间治理工作机制不完善。基于“民生-技术-机制”空间治理视角构建无障碍环境建设技术框架,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提出5种协同实施路径。重点阐述了多要素协同的“分区-分类-分项”管控体系,通过精准化对策实现差异化治理。研究表明,空间治理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互为载体与工具,应将其纳入城市治理体系以实现资源公平配置。长宁区的实践为超大、特大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示范,其协同实施路径展现了技术创新对包容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5年04期 v.23;No.127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地铁车站无障碍服务评价及优化策略

    孙莹;李向锋;贾巍杨;孙至喆;

    作为现代化交通体系的核心载体,地铁车站无障碍服务效能直接关系社会公平与城市治理水平。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构建地铁车站无障碍服务评价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系统分析地铁车站无障碍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法进行重要性评价,运用模糊理论中的梯形模糊数计算评价指标主观权重;通过残障人士对地铁车站无障碍满意度评价,运用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客观权重,再利用线性加权方法得到组合权重,并给出无障碍服务综合评价标准。选取北京市地铁西直门站作为评价对象,对车站无障碍服务现状进行主客观评价,结合评价指标权重分析发现,该车站无障碍系统存在跨区域无障碍服务不连续、无障碍服务群体覆盖范围不全面、无障碍服务响应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化服务转型,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包容性城市愿景。

    2025年04期 v.23;No.127 80-9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 综合交通网络链路关联度评估方法

    马文欣;代磊磊;李瑞敏;

    外部因素对综合交通网络的干扰会影响其服务功能,而综合交通网络中不同链路之间的替代关联关系可以缓解这种不利影响。提出综合交通网络在链路层面替代关联关系的评估方法,可用于识别网络脆弱性。该方法综合考虑链路地理位置与通行能力等属性,构建量化指标以表征替代关联强度。在京津冀鲁区域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中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链路替代关联度呈现显著空间异质性,受网络密度与通行能力影响明显;区域整体关联水平存在不平衡,其中山东省平均链路关联度与网络密度均为最低;与单一交通网络相比,部分城市OD对表现出显著的关联度增量,体现出综合交通网络多方式协同的效率优势。

    2025年04期 v.23;No.127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交通治理

  •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研究——以深圳市梅林关片区为例

    颜建新;王涛;刘晓华;叶海飞;张彬;

    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人民生产、生活、休闲的重大掣肘,亟须总结一套适合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系统性分析方法。对深圳市城市交通拥堵症结及改善对策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系统归纳4个层面12大类20小类拥堵症结,针对性提出拥堵治理对策及关键措施。剖析关口通道、关键节点等8种不同类型拥堵区域特征及症结,并提炼20项拥堵治理对策,形成可供推广的“微设计、微整治、微创新”方法。以深圳市梅林关及其周边片区为例,依托“CAD基础+BIM设计+Vissim仿真”三位一体的技术平台,提出分阶段、分层次拥堵治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2025年04期 v.23;No.127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思辨争鸣

  • 打造包容性出行环境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39次研讨会

    王冠男;薛美根;赵一新;张宇;陈学武;朱洪;邵丹;张骥;张鹏程;徐磊青;伍速锋;胡莹;李玲洁;景国胜;孙小丽;朱耀兵;陈小鸿;

    中国城市交通体系正从增量发展转向增存并重乃至存量发展阶段,人口结构的深刻变革进一步凸显了包容性出行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为全人群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的出行条件,已成为新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的核心议题。2025年4月18日,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在上海市举办了2025年第1次(总第39次)常规研讨会,主题为“打造包容性出行环境的探索与实践”。与会嘉宾围绕包容性出行政策、无障碍出行、街道疗愈力与包容性,以及广州、深圳和重庆市包容性出行环境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通过凝聚共识、创新技术、推广实践,为构建更加公平、便捷、人性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奠定基础。本次论坛由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承办。

    2025年04期 v.23;No.127 11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 不同类型步行出行中行人热暴露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动态

    杨晰涵;

    选取来自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以概述形式对城市交通理论方法、实证分析等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介绍,旨在增强城市交通业界和学界对国际学术动向和研究热点的关注,促进学术交流。《不同类型步行出行中行人热暴露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南京市GPS的性别实验》一文利用中国南京市GPS步行轨迹数据,探讨不同性别及不同类型(实用性和休闲性)步行出行中行人热暴露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男性的步行速度与距离均高于女性,其平均热暴露水平和单位时间热暴露水平也更高;实用性步行所处的实时气温与地表温度均高于休闲性步行,使得单位时间热暴露水平更高,但由于休闲性步行持续时间更长,其累计热暴露水平反而更高。自然环境对热暴露的缓解作用在不同类型步行出行中因性别而异:在实用性步行中,绿地对男性和女性均具有显著的热暴露缓解作用;但在休闲性步行中,该缓解效应仅在女性中显著。

    2025年04期 v.23;No.127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自行车高速公路的规划理论及管理方法》解读

    刘诺亚;

    <正>作为零排放交通工具,自行车能有效分担中短途出行需求,缓解机动车造成的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自行车高速公路的规划理论及管理方法》一书不仅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自行车高速公路规划与管理框架,也为自行车高速公路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这是一部关于自行车高速公路规划与管理的学术专著,也是一本引领我们思考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指南,更揭示了自行车高速公路这一新兴交通基础设施的无限潜力。交通系统的发展应超越单纯的移动功能,更多地融入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从而构建绿色、健康的城市交通体系。

    2025年04期 v.23;No.127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信息集锦

  • 交通资讯

    <正>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中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2025年04期 v.23;No.127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