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主  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主  编 王静霞

副 主 编 赵 杰 马 林
     殷广涛 赵一新

执行主编 张  宇

编辑策划 王海英

责任编辑 耿 雪 张斯阳

特约编辑 王鹏飞

国际编辑 王鹏飞 吴江月 许劼

美术编辑 乔 伟

英文审校 孙小端 王超 李欣

编辑出版发行
   《城市交通》编辑部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5328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141/U

邮发代号 80-175

国外发行代号 BM1828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纸质版定价 45.00元

电子版定价 50.00元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本刊特稿

  • 共同富裕背景下杭州市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策略

    陆子平;钟璧樯;

    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道路客运与城市公共汽电车的体制分化已无法适应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研究杭州市域城乡公共交通(以下简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策略。通过分析杭州市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现状发现,当前存在西部县域发展失衡、财政分权制约、制度双轨并行等突出问题。借鉴美国分级补贴、日本以轨道交通为主导、中国嘉兴和湖州城际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等实践经验,提出杭州市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策略,即构建普惠性城际公交网络、加强市区跨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利用高铁线路开通城际通勤列车,以及推进市域城市公共汽电车交通与城乡道路客运管理体制一体化。研究表明,通过因地制宜整合高铁、城际铁路、城乡公交等多元交通资源,可显著提升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水平,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交通支撑。

    2025年05期 v.23;No.12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碳排放核算专题

  • 从“算排放”到“算策略”:把测算变成城市交通减碳决策的通用语言

    刘皓冰;

    <正>城市交通的低碳转型并不缺“算法”,缺的是能够迅速纳入治理流程、直接改变资源配置的量化机制与执行接口。过去十余年,减碳的账越算越细:口径更清、因子更本地、清单更完整。然而,决策者在意的往往不是“误差从5%降到3%”,而是在哪些走廊与枢纽调整供给、价格或路权,能够在拥堵与公平可接受的前提下获得可复现的减碳收益。换句话说,碳测算需要完成一次目标函数的改写:从研究评价的均值准确,转向治理实践的“决策可用”。所谓“可用”,不是单点的高精度,而是在有限时间窗内给出方向稳定、排序稳健、假设可追溯且可迁移复用的判断;当这些特性同时成立,测算结果才配得上进入年度碳预算与滚动考核,并能被例行的资源调度系统直接调用。

    2025年05期 v.23;No.128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城市交通系统碳排放系数测算及简易计算方法

    张聪;孔令斌;蔡润林;杨佩云;

    中国城市交通碳排放的评估方法尚不成熟,各子系统的基础数据可获取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城市交通碳排放评估体系。通过“自下而上”分析法以及大数据校核的方式,对城市交通碳排放计算方法开展适应性评价、系数测算和模型修正。指出“居民出行法”更适合用于城市交通碳排放的计算,为小汽车、公共汽电车、电动自行车三大子系统标定了碳排放系数,并建立了简易的城市交通碳排放计算模型。弥补了当前缺少适用于居民出行法的碳排放系数的问题,也为缺少传统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城市以及特定范围内的城市交通系统碳排放计算提供了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

    2025年05期 v.23;No.128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空间和交通一体化的上海市客运交通减碳策略

    金昱;田田甜;

    空间和交通一体化是建设低碳高效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规划策略。从城市空间和综合交通两方面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提出包含源头、过程、终端3个阶段的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流程;综合考虑交通量、出行距离、交通结构、交通工具结构、碳排放因子5项指标的影响,构建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和交通一体化的上海市客运交通减碳策略,并采用多情景模拟方法定量评估不同策略的减碳效果。结果显示,强化新城节点城市功能、提升用地布局紧凑度和推进TOD开发建设等规划情景协同实施后,可较“上海2035”基准情景实现约16.9%的碳排放削减。

    2025年05期 v.23;No.128 1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多中心组团城市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出行碳排放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

    郑登耀;孔奥;

    建成环境对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碳减排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如何精准识别核心与外围组团之间的差异化驱动机制,已成为多中心组团城市低碳规划面临的关键难题。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城市轨道交通IC卡数据,首先分析出行特征,继而采用“自下而上”法进行碳排放测算,基于OLS,GWR和MGWR模型,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碳排放与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最终系统分析各要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模型对比结果表明,MGWR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其调整后的R~2较OLS和GWR模型分别提高48.13%和3.11%。研究发现,建成环境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空间分异:在核心组团,POI密度、公共汽车线路数和距主要商圈距离对碳减排呈现显著正向影响,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平均坡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外围组团,距商圈距离的影响最为突出,POI密度与车站周边平均坡度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弱。

    2025年05期 v.23;No.128 24-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上海市重型货车碳排放特征与减碳策略

    田田甜;金昱;宋少飞;

    重型货车是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强其减碳策略研究对推动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国际城市货运减碳实践经验,为中国货运减碳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利用上海市重型货车GPS数据和各交通小区货车出行数据,计算得出市域重型货车在道路与交通小区层面的碳排放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港口布局、产业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结合国际经验与本地碳排放特征,从空间、交通和碳排放协同的角度,提出上海市重型货车减碳策略,包含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调整货运交通结构、完善路权分配以及推动能源利用结构升级等方面。

    2025年05期 v.23;No.128 35-4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设备能耗数据的港口碳排放测算及评估——以天津港为例

    尉建南;肖颖;何枫鸣;郑刘杰;赵树明;万涛;

    海运作为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碳排放量超过10亿t·a~(-1),而港口碳排放比例占海运总量的15%以上,减碳需求迫切。采用自下而上的测算方法,基于设备能耗数据,从港口运行全过程切入,提出涵盖港口陆地活动和船舶停泊两个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测算方法,并以天津港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显示,2023年天津港碳排放量为98.7万t,其中船舶停泊碳排放占36.5%,柴油设备为主要排放源。基于设备能耗数据的测算方法与燃料消耗直接计算方法的误差率在3%以内,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最后指出,通过优化船舶调度、推广岸电使用(替代辅机发电)及运营优化(如多式联运、智能物流)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港口碳排放强度。

    2025年05期 v.23;No.128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规划设计

  • 众筹式城市立体步道全生命周期引导控制——以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践为例

    田常均;孙艺恬;黄子文;

    在城市核心区,传统平面步行系统难以适应高频次、高强度的出行需求,其通行能力与环境品质日益受限。具备独立路权的立体步道系统,在优化出行环境、实现人车分流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基于众筹式城市立体步道的特征,系统梳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重宏观轻微观、重前期轻后期、重连通轻功能、重工程轻品质。研究构建了涵盖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引导控制体系,形成从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到土地出让合同的闭环式规划传导机制,提出政企协同与全链条统筹的运管模式,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管理保障措施。众筹式城市立体步道全生命周期引导控制模式在前海的实践应用,有效解决了规划与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显著提升了立体步道系统的贯通性、服务效能与空间品质。

    2025年05期 v.23;No.128 5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面向步行交通品质提升的人行道宽度设计

    雷雪琪;白玉;张建波;李春艳;杜华兵;

    为提升街道步行交通品质、促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针对人行道服务水平及宽度设计开展实证研究。首先,基于上海市典型路段的人行道实地观测数据,运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分析行人流量、人均占用空间(POS)与步行速度的关系,同时结合闵可夫斯基距离和对比法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步行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人交通流具有显著可压缩性,不同年龄段行人的步行速度及POS差异显著,同年龄段的行人流量、 POS和步行速度之间的相关性不强。其次,将POS作为表征服务水平的关键指标,经分析发现影响POS的因素按显著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行道宽度、年龄以及单位距离和时间的行人流量。基于K-means聚类法将人行道宽度划分为3组,并针对老年、壮年和少年儿童群体分别制定A~F级人行道服务水平分级标准。最后,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步行群体和流量需求提出相应的人行道宽度设计建议。

    2025年05期 v.23;No.128 61-7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运营管理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分析方法与应用——以佛山市为例

    洪晨俞;潘斌;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保障运输安全与服务质量、提升社会经济效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构建以运营成本为核心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判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地理区位、城市特征及线路运营特点开展系统分析。以佛山市为例,系统分析其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水平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总体呈持续增长趋势;职工薪酬、车站动力照明能耗、保安保洁及安检费等主要运营成本指标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研究显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运营管理模式及财政补贴机制是导致其运营成本偏高的关键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的运营成本管控措施已在实践中取得实质性成效。

    2025年05期 v.23;No.128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共享出行行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实践评估

    李晔;金喆尹;涂梅婷;

    随着气候变化等环境挑战日益加剧,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理念和行动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体系。基于对国内外代表性共享出行企业ESG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的深入分析,系统考察了行业在ESG议题选择、监管政策、信息披露、评级体系及投资实践等关键维度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尽管共享出行企业在ESG建设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议题选择差异化显著、监管框架尚未健全、信息披露标准缺乏统一性、评级结果存在较大分歧等突出挑战。最后,提出建立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以提升行业透明度、加强政企协同完善ESG监管框架,以及推动共享出行企业将ESG管理深度融入战略决策以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建议。

    2025年05期 v.23;No.128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方法

  • 区域出行需求模型构建关键技术——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耿天霜;孟丹青;戴骏晨;凌小静;

    区域出行在频率和规律性方面显著区别于城市出行,需构建针对性的出行需求模型,而该类模型相较于传统方法的具体提升效果及低成本实现路径尚缺乏充分实证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手机信令和小样本调查数据,重点针对出行生成与出行分布两个阶段开展建模方法研究,并通过划分训练集与测试集进行模型验证与对比分析。提出一种融合小样本调查数据与出行大数据的建模流程:首先通过调查数据标定离散选择模型,再借助手机信令数据校正泊松回归模型,在保证精度的同时保留对个人特征的解释力。研究表明:未引入个人特征及起终点交互变量时,目的地选择模型性能甚至弱于重力模型;而加入交互变量后,其表现显著优于重力模型,嵌套Logit模型中Nest结构的合理构建可进一步优化效果;所提出的方法在出行生成和分布阶段精度较传统模型分别提升24%和18%。

    2025年05期 v.23;No.128 9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仿真演练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陆辉;吴军;刘恒孜;罗斌;

    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大型赛事,能够为赛事的科学决策、降低组织管理成本、高效实战演练提供支撑。提出了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仿真演练平台的技术架构,包括基础支撑层、数字基底层和功能应用层三部分。通过将不同来源、不同坐标、不同数据结构的各类应用场景数据与三维实景模型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实现了对大型赛事多维度场景的展示和应用;融合VISSIM交通仿真模型和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了赛前演练的仿真可视化展示和评估。最后,展示了一屏统揽、专项保障方案仿真演练和评估、场馆工程改造方案评估验证、开闭幕式人员培训等典型应用场景。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准确仿真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的真实运行状态,仿真还原精度达95%以上,有效提高了赛事组织效率,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

    2025年05期 v.23;No.128 10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思辨争鸣

  • 2025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观点集萃

    邵丹;陈必壮;樊钧;姜科;黄臻;钱林波;於昊;黄黎晨;孔令铮;孙小丽;郭亮;陈小敏;姜静茹;马俊来;刘剑锋;黄彦文;胡芊芊;王志龙;于云;缐凯;姚子男;张涛;周军;徐旭晖;乐宜春;张峻屹;陶印华;许丹丹;管玉;王良;魏贺;张晓东;刘强;

    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是中国城市交通领域学术思想活跃、影响广泛的重要学术会议。2025城市交通规划年会以“新空间·新业态·新交通”为主题,聚焦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交通系统适配、交通新业态发展与管理、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智慧交通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实现了学术探索与工程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并按照规划创新、数智赋能、产业转型、理论探索和青少年视角整理形成观点集萃。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杭州浙诚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是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召开的第37次年会。

    2025年05期 v.23;No.128 112-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公共交通可达性与社会公平性的影响研究动态

    李毅喆;

    选取来自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以概述形式对城市交通理论方法、实证分析等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介绍,旨在增强城市交通业界和学界对国际学术动向和研究热点的关注,促进学术交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公共交通可达性与社会公平性的影响——以西安都市圈为例》一文以西安都市区为例,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公共交通可达性与社会公平性的影响,创新地将出行时间与票价成本共同纳入评估框架,并采用出行成本加权可达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整体上显著提升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城市群融合发展。然而,这种效益分布不均:空间上,可达性提升集中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区域,反而加剧了中心城区与郊区的空间不平等;社会层面,高收入群体因多居住于城市轨道交通便利区域,获益远高于可达性本就较低的低收入群体,导致垂直公平性恶化。

    2025年05期 v.23;No.128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车轮上的历史》解读

    王嘉鑫;

    <正>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其形态的演变深刻塑造着城市的结构与人类的生活方式。汤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所著的《车轮上的历史》(A Brief History of Motion)正是一部系统梳理轮式交通发展脉络的佳作。作为《经济学人》杂志副主编,汤姆·斯丹迪奇擅长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清晰流畅的笔触将技术史、社会史与经济史巧妙融合。一部跨越千年的交通社会史与许多专注于具体技术节点的交通史著作不同,《车轮上的历史》的核心特色在于其社会技术史的叙事视角。本书成功地展示了交通工具并非在真空中诞生,它们的发明、推广与普及始终与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经济制度和权力博弈紧密交织。

    2025年05期 v.23;No.128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集锦

  • 交通资讯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5年第25号)(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对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意见》包括9方面23条。首先是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提出到2030年、2035年两个时间点的工作目标。其次是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包括: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二是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包括: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三是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包括: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

    2025年05期 v.23;No.128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6年《城市交通》

    <正>2003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会刊《城市交通》杂志是展示中国城市交通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和国际学术动态的重要平台,致力于搭建交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2017年,首批入选中国知网海外数字平台“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据库”。自2018年起,遴选部分文章实施英文数字出版。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25)、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4)收录。复合影响因子:2.034。

    2025年05期 v.23;No.128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空间·新业态·新交通2025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正>行业盛会,第37次共话8月15—16日,2025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在广州市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杭州浙诚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主题为“新空间·新业态·新交通”,是专委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举办的第37次年会。本次年会深入贯彻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主题,围绕城市发展的“两个转变”和“五个注重”,全面落实“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要求,探讨轨道交通带动的城市建设与空间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这场汇聚行业智慧的盛会,为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2025年05期 v.23;No.128 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